日前,北京市民政局结合本市实际牵头起草了《关于面向居家养老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开展应急呼叫服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目前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1年,完成为全市经济困难的80岁及以上独居老年人安装应急呼叫装置,提供应急呼叫服务,实现为经济困难高龄且独居老年人应装尽装。(7月20日 《北京青年报》)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随着“银发社会”的悄然而至,养老成了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由于养老院的“缺口”比较大,加之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习惯,居家养老是目前大多数老人所选择的养老模式,独居老人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生意外,很难及时察觉。近年来,空巢老人去世多日无人知晓之类的事情屡有发生,令人扼腕叹息。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各地积极借助科技的力量,探索养老服务智能化,助力“养老”变“享老”,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温度。
此前,据媒体报道,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若12小时内读数低于0.01立方米会自动报警,居委会干部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0.01立方米读数的“智慧”用心,赢得了公众的一片赞誉。
北京的做法更进了一步。具体而言,通过“一键通”装置,无论是紧急就医、家政保洁、维修安装还是定期关爱等等,都能全方位地服务老年人生活需求。在发生紧急状况时,老年人可通过呼叫或传感设备联系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将为其联系多方救援力量进行紧急帮助,包括呼叫120救援、呼叫119救援、联络紧急联系人、应急指导、救援跟踪、陪同就医等。这种应急呼叫服务,大幅提高居家养老智能化保障能力,提升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感、便利性。
养老不只是安度晚年,更应该享受幸福的夕阳人生。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当下,孤独成了很多老人的最大困扰:退休造成的生活落差、肌体衰老带来的痛苦和失落、熟悉的朋友不断离世的哀伤、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缺乏爱好的无聊……尤其是空巢老人,其所要忍受的孤独更是对晚年生活的莫大伤害。在这样的情形下,服务平台根据老年人需求,定期以电话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定期关爱、生日祝福、节日问候、天气提醒等在内的主动关爱服务,让独居老人原本清冷的生活因为有了技术的“照拂”而暖意融融,彰显了人文关怀。
技术“赋能”不仅让居家养老更安心,还带来了养老方式的革命。在养老院养老模式之外,通过大力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细化、多元化、智能化养老服务,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现阶段,80岁及以上独居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保障,其他老人也要力争应装尽装。不仅如此,这样的应急呼叫服务更应该尽快在全国推广普及。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