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污染环境惩罚性赔偿条款案宣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1-04 12:14

1月4日,江西省浮梁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法庭在该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公益诉讼起诉人江西省浮梁县人民检察院与被告浙江海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蓝公司)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一案并当庭宣判。

法院判决被告海蓝公司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环境功能性损失费用、应急处置费用及检测费、鉴定费共计2853665.56元,承担环境污染惩罚性赔偿金171406.35元,同时判令被告海蓝公司就其污染环境的行为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法院审理查明,2018年3月3日至同年7月31日期间,被告海蓝公司生产部经理吴某民将公司生产的硫酸钠废液交由无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吴某良处理,吴某良又雇请李某贤将30车1124.1吨硫酸钠废液运输到浮梁县寿安镇八角井、浮梁县湘湖镇洞口村的山上倾倒,造成了浮梁县寿安镇八角井周边约8.08亩范围内环境和浮梁县湘湖镇洞口村洞口组的地表水受到污染,妨碍了当地1000余名群众饮用水。

经鉴定,两处受污染地块的生态环境修复总费用为人民币2168000元,环境功能性损失费用共计人民币57135.45元,并产生检测鉴定费95670元。受污染地浮梁县湘湖镇洞口村采取合理预防、处置措施产生的应急处置费用532860.11元。

法院认为,被告海蓝公司生产部经理吴某民非法处理公司生产的硫酸钠废液,其行为应认定为职务行为。被告海蓝公司应当为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承担侵权责任,遂作出上述判决。

据悉,这是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第1232条(新设法律规范)污染环境惩罚性赔偿条款的案件。该案由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浮梁县人民法院管辖,系景德镇市首例跨省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该案涉及污染环境犯罪已由该院审结,依法对被告海蓝公司主管安全生产人员、无废物处理资质人员以及具体实施运输、倾倒行为的人员一并追究了刑事责任。

为彰显重视对环境公共利益的司法保护,在该案审理中法院坚持全面赔偿原则,依照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条款,明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以最严格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遂依法判处被告海蓝公司承担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案件宣判后,被告海蓝公司认识到由于自身环境保护观念的淡薄给浮梁的绿水青山造成了巨大损害,给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妨碍,表示真诚悔过道歉、服从判决,不上诉,并全部支付修复性费用及惩罚性赔款用于生态环境修复。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六人毒杀“三有”保护动物获刑并承担惩罚性赔偿
法治日报 2024-12-04
北京朝阳法院:近5年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案件数量逐年攀升 近半涉及商标侵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一个小村庄被污染 何以牵动全国四级检察院
法治日报 2023-03-09
北京法院首次对猎杀野生动物被告人判处惩罚性赔偿
法治日报 2022-12-21
5人到北京密云非法猎捕多只野生雉鸡 被法院判处惩罚性赔偿并责令赔礼道歉 系北京首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1
湖南宣判首例生态环境领域支付惩罚性赔偿金案件
新华网 2022-04-03
最高法规范涉环保惩罚性赔偿:赔偿额一般不超过实际损失二倍
澎湃新闻 2022-01-14
最高法发布生态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新规
央视新闻 2022-01-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