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来,全国多地的夜校火热“出圈”,凭借超低的价格、丰富的课程,成为不少年轻务工者利用“夜”余时间为自己“充电”的不二选择。然而,夜校火爆的同时,也衍生出课程收费乱、内容质量不高、学员难维权等乱象。相关夜校工作人员建议,选择夜校一定要谨慎辨别,理性选择,避免上当。
生也有涯,学也无涯。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断“充电”掌握真本领,已是不少年轻人的理性选择,由此催生了夜校的火爆。夜校是年轻人的“加油站”,因其灵活的时间安排和课程的实用性呈现出“友好型”培训特征,契合了年轻人“八小时之外”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提升年轻人的综合素质,增强年轻人的就业竞争能力,丰富年轻人的生活情趣,也有助于年轻人释放压力、拓宽社交空间。
然而,比之一些夜校的经济实惠,有些夜校则不务正“夜”,充斥着种种套路和乱象。有的消费者遭遇虚假误导宣传,夜校的收费、课程内容、开班人数等与宣传不符;有的消费者遭遇夜校低价引流、高价续费;有的消费者在夜校没有学到任何想要的干货;有的消费者陷入了退课退费困境……种种问题拉低了消费者的夜校学习体验,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让一些消费者感觉上了一个“假夜校”。
不能让夜校沦为野蛮生长的野校,不能让夜校肆意地利用消费者的充电热情割消费者的韭菜。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应联合相关培训或教育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有关夜校培训的规则和标准,拉出夜校培训行为负面清单,划清法律底线,引导夜校培训机构增强自律意识,守法诚信经营,公平参与竞争,优化课程设计,提升课程质量,并对夜校尤其是民办夜校缺乏培训办学资质或必要师资、虚假误导宣传、不明码标价或连环套路式收费、利用格式合同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或限制排除消费者的权利、课程质量东拼西凑或粗制滥造等问题进行重点治理,该约谈约谈,该处罚处罚,该取缔取缔,该曝光曝光。监管部门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广泛收集夜校的问题线索,也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的维权救济。
监管部门还有必要建立夜校信誉评价制度,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和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动态评估夜校的信誉状态,发布资质齐全、诚信宣传、收费规范合理、课程质量有保证且消费者评价较高的夜校白名单以及问题较多、消费者差评较多、被处罚、被取缔的夜校黑名单,既给夜校施加信誉监督的压力,也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助力消费者擦亮眼睛,规避套路和陷阱,作出理性选择。
工会、共青团、妇联、高校、公共图书馆等单位应顺应年轻人的夜间学习需求,充分挖掘、整合夜校培训资源,增加公益性或普惠性夜校培训供给,并丰富夜校培训内容,提升夜校培训的多样性、适配性、便利性,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价低质高的夜校培训选择。
当然,消费者在选择夜校之前也应做做功课,查验一下夜校的资质、师资、场地、设备等,了解一下夜校的培训内容、质量、收费模式、消费者评价等情况,并保留夜校的宣传信息、承诺信息或沟通信息、收款信息等,尽量坚持与夜校培训机构签订书面或电子版培训合同,明确约定培训时长、师资、内容、收费方式与标准、退费条件、方式、路径与时限、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事项,在遭遇夜校侵权问题后,通过与夜校培训机构协商、投诉举报或提起仲裁、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权。
文/李英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