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运动会:没有“名”星,全是“民”星!
新华社 2024-11-30 17:58

新华社三亚11月30日电(记者王春燕、黄耀漫、夏天)几乎没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明星运动员,牧民、消防员、老师等业余选手比比皆是,但比赛的精彩程度丝毫不受影响,现场观众的热情程度有时甚至更胜一筹……即将落下帷幕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证明:这是一场属于各民族群众的盛会,人们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些来自民间、根植于民的“民”星。

因为获得本届运动会攀椰竞速男子冠军,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消防员罗军一下子走到了聚光灯下。作为三亚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罗军的工作日常就是专业训练和爬楼救险,业余爱好之一是爬树。

11月24日,获得一等奖的海南队选手罗军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小时候爬椰树是为了喝到一口清凉的椰子水,长大后,罗军不仅在运动会这个大舞台上爬椰树拿到一等奖,还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这个海南传统体育项目,了解海南的文化。

随队获得民族健身操项目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徒手)总成绩三等奖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艾合麦提·艾尼,既是忙着写论文、找工作的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大四学生,也是短视频平台上的民族舞“网红”。

无论是普及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要领,还是在乌鲁木齐市著名景点来一段即兴舞蹈,在艾合麦提的视频中,总能感受到新疆人民的热情,还有年轻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面貌。

练习民族健身操的经历,让艾合麦提对体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直面困难,要有坚持和专注的态度,才能有所收获。就像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最终来到三亚,看到如此美丽的大海。”

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艾合麦提·艾尼(前排左)与队友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头球、倒钩、脚底扣球绝杀……毽球,这一技术动作之精彩不亚于花式足球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一位人人都尊敬的前辈——广西毽球队教练陆学仁。75岁的陆学仁已致力于推广毽球运动40多年,有趣的是,他并不会踢毽球,但会教别人怎么踢。

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参与本届运动会毽球比赛的很多人一见陆学仁都要热情地寒暄一二。“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我带过的学生。各支队伍之间都相处得很融洽,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让场馆变得更加热闹了。”陆学仁说。

11月28日,广西队组合古志胤(左)/左铮(右)在比赛间隙接受教练陆学仁的指导。他们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项目男子双人赛一等奖。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阿迪力!阿迪力!”热情的观众们高喊着他的名字,围拢过来请他签名、与他合影……

如果非要在运动会上找一位有名的明星,那非“高空王”阿迪力莫属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达瓦孜代表性传承人,阿迪力早在1997年就凭借这项古老的技艺跨越长江天险,创造了吉尼斯纪录,让达瓦孜这个民族体育文化的瑰宝走出天山,名噪神州大地。

阿迪力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进行达瓦孜表演的练习。受访对象供图

“是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达瓦孜艺术,把我带到了全国的舞台。我作为家族的第六代传人,有责任让达瓦孜艺术的生命力延续。”阿迪力说。

42年前,年仅11岁的阿迪力第一次参加运动会,默默看着师傅和前辈表演达瓦孜。今年他带着团队共同演绎的穿高跟鞋走钢丝、蒙眼走钢丝、钢丝上跳舞、钢丝上骑独轮车等等成为全场焦点。

11月27日,新疆队选手表演达瓦孜。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阿迪力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可以培养更多人才,“最小的8岁,大的十三四岁的孩子,男生女生都可以学习达瓦孜”。他也在探索以更加安全和规范的训练、表演方式来保护表演者,吸引更多人接触和学习达瓦孜。

“民”星既是人民的星,也是民族的星。一届又一届运动会见证着一位位“民”星带着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向我们走来,又将这些项目普及、传递给更多人,恰如那一朵朵晶莹的浪花,奔涌而来,又回归大海。

编辑/王帆

相关阅读
特写|爱盈三亚河,友谊赛场见,亲情舞同心
新华社 2024-11-29
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落幕 山东成为最大赢家
新华社 2024-11-29
追光|一场没有金牌的运动会,他们汇聚成金色的光芒
新华社 2024-11-28
话题|省队、梯队、校队,三大球运动会搭建青少年人才交流平台
新华社 2024-11-28
打得准,转得久,还要传更广——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陀螺比赛观察
新华社 2024-11-27
规则解读|押加,背对背的拔河
新华社 2024-11-27
规则解读 | 别看都是跑,高脚竞速靠技巧,板鞋竞速看配合
新华社 2024-11-27
特写 | 海角有知交 天涯共此时
新华社 2024-1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