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诉 | 中消协:今年“双11”直播带货、产品质量、优惠套路、技术服务被吐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8 10:19

11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双11”期间,翻车的直播、出问题的产品、麻烦的售后、再度复杂的规则,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

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20,176,208条,日均约72万条。10月20日、11月1日、11月11日节点前后时段波动明显,11月10日达到峰值,为1,630,034条。

监测期间,共监测到“消费维权”吐槽类信息1,160,435条,占“消费维权”总信息量的5.75%。监测发现,2024年“双11”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直播带货、产品质量、优惠套路、技术服务等方面。

直播电商经营火爆,淘宝直播成交破亿直播间达119个。与此同时,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问题投诉增幅明显,央视在“双11”期间对网络主播带货套路进行起底。监测期间,有关“直播带货”负面信息共230,675条,日均8238条。曲线峰值在活动伊始即出现,周期内存在多次波动。

监测期间,有关“产品质量”负面信息共129,462条,日均信息量4624条。11月5日达到峰值,为20281条。关于产品原料的曝光和讨论在监测期内十分热烈,一些品牌企业产品的品控受到消费者质疑。

监测期间,有关“优惠套路”负面信息共103,951条,日均3712条。10月22日、11月11日出现两个峰值,消费者反映,“双11”促销规则再度复杂,部分商品价格先涨价再打折,同时存在优惠券使用不便、活动福利难以兑现等问题。

监测期间,“技术服务”类负面信息共89,367条,日均3192条。互联网技术的不当应用给消费者造成困扰。有消费者反映,“双11”期间莫名被开通“先用后付”,并出现重复扣款情况;媒体也曝光了部分平台存在短信骚扰用户、水军刷好评等行为,令消费者不堪其扰。

中消协表示,16年后,“双11”渐成寻常。近年直播电商大大小小的活动一年数十场,消费者对“双11”的期待值不断下滑。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家为此努力求变,然而,在拉长活动时间、比拼优惠力度之外,有些主播虚假宣传,在“塌房”的边缘试探;有些品牌以次充好,在产品成分、标准上搞小动作,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有些平台选择走回老路,重新玩起“优惠套路”的把戏,令消费者心生反感。“双11”不再是网络购物的最优解,但仍是消费生态变化的重要风向标。从今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监测情况来看,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个性化体验,需要更简单的优惠规则、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