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化不可能通过割裂传统来实现。正如《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一书作者何永军所言,实现中国司法的现代化需要对传统和当下的司法进行客观诊断,找出传统司法的弊病,同时发掘其中仍然可资借鉴的思想和制度。尽管中国古代司法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但能直接关怀现实、助力当下司法体制改革的著作相对罕见。不少立法者、法学研究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过于关注西方,忽视了本土遗产。何永军正是怀着为改变这一现状尽绵薄之力的目的撰写了《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一书。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修订本)》,何永军著
在绪论中,作者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司法的政治大环境和社会结构,然后从目的与理想、价值目标、政策与原则、主体结构、判决依据、方法技艺等六个方面,全面呈现中国古代司法的各个面向。这本书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司法的基本精神特质和内在逻辑,也提供了全景式速描,使读者得以在短时间内对古代司法的成就和问题有一个大体把握,为当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启示。阅读本书,笔者深受启发。
首先,作者通过引用各个历史阶段的著作,展示出我国司法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尽管时代不断变迁,司法形式各异,但其精神根基却始终延续。例如,古代司法与政治不分离的精神延续下来,成为当代人民司法的基本立场。通过深挖制度背后的精神,作者让读者不仅了解古代司法制度,更领悟到我国司法精神的传承。虽然司法制度可能短暂,但其精神影响却是持久的。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从多维视角升华和抽象出古代司法的内在精神,为精准理解和把握当代司法实践提供了宝贵窗口。
其次,作者认为,面对我国古代的司法文明,扬弃是当代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尽管中国古代司法的许多理念和技术产生于几千年前,但其核心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慎刑”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关怀、教化思想中的社会责任感和“宽猛相济”中的灵活应对策略,都为当代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借鉴。同时,作者指出,古代司法作为政治工具的局限性,提醒我们独立的司法是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正是这种批判性的思维,使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性的著作,而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展望未来,坚定我们的自信心。作者通过《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向读者呈现了古代司法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制度,将复杂的历史问题与当代司法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古代司法的理念、制度和技术,揭示其核心精神,为理解和反思当代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历史视角。
(转自《团结报》2024年11月02日第7版)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