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王晔:妈妈骑车记
汪迷部落 2024-11-19 08:00

妈妈不会骑车,去哪都是靠走路。家在南大街,娘家在北大街,上班在北边,菜场在东边,走路大概在一刻钟之内吧。那时候骑车上班的人好像也不多,一家子能有一辆自行车就不错了,毕竟买辆车也得花几个月的工资。何况小镇就那么大,东西南北的也就那几条街,脚步来丈量就已经足够了,当然如果有车轮的滚动也更好,家里临时来客人要加几个菜的骑车去菜场或者大街上的熏烧摊也快。51岁退休后,妈妈从小镇来到了小城,爸爸、妹妹和我前几年都在小城工作和生活了,爸爸也享受单位福利在教师楼买了房,前前后后拿到手花了8万多。记得1998年秋冬的时候在小区里摇号,很多人都一大家子兴高采烈的说着笑着期待着憧憬着,也互不相识的交流着。爸爸摇到只有一层楼梯上去的二楼,我们都很高兴,连连夸爸爸手气好,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告别公租房有自己的房子了。很快就是忙装修和入住,我和妹妹这两个女儿,一个年尾、一个年头也快要结婚了。

爸爸妈妈都是家里的老大,为人处事也深得弟弟妹妹们的尊敬和信任,而孩子结婚总是家里最大的事,在小城居住的亲戚们,一方面为我们家的连连喜事高兴,另一方面就是各种方式的来帮忙了,找装修工人啊,挑选陪嫁的电器、床上用品等。最记得买了几套新的棉毛衫、裤,大姨带回家洗了又叠好了送来,其实她也只大我10岁啊。我和妹妹的人生大事忙完又是第二年的正月了,妈妈也可以先缓一下,更用心打理新家里的一切,也熟悉周边的环境,每天还要买菜做饭让我们吃好喝好。那时的菜场最大的在北海,妈妈从家里走路去大概也在一刻钟之内,自己一个人走路去买菜,和小区里开始熟悉的邻居一起边说边笑的走路去买菜,也挺好的。等到我怀孕以后,看着日渐变大的肚子、日渐沉重的身体,妈妈想到以后看望外孙或外孙女送菜送汤的方便,决定学骑自行车,那时候也没有现在那么多辆的公交车,电瓶车也没现在普遍,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是骑车就是走路了。

先是中午吃饭的时间,由下班回来的爸爸陪着在小区里指导和扶着妈妈的车后座骑,很快爸爸就给妈妈买了一辆22还是24的小自行车,也是为了让妈妈加快速度的学骑车、会骑车,因为新自行车都买回来了,没人骑多浪费呀。周六、日的时候,我也挺着肚子在楼下看妈妈学骑车,妈妈很快就可以在小区里一圈又一圈的开心的绕着,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她自己也很开心。真佩服妈妈的意志和聪明劲,好像只要她想学,就没有学不会的,比如按书本上的编织花样打毛线衣,以后晨晨要打个蓝猫的、奥特曼的,妈妈也能很像的打在毛衣中间的胸口处。吃到酒席上的什么好菜,也用心的买了材料复制一般的做给我们吃。妈妈开始骑车去菜场买菜,也骑车去超市买米、买生活用品,骑车去长辈家看看,骑车去弟弟妹妹家、去朋友家坐坐,也越来越熟练了。

冬天到了,我的预产期也快到了,妈妈早早的把剥的桂圆肉,放在小碗里,每天在饭锅头上蒸来蒸去的,听说这样连蒸三个月,等孩子要生养时,好在产床上吃了补气,才有力气生小孩。我已经住进妇产科了,可妈妈不知道,她骑车把这些桂圆肉还有什么营养品的送到我北边的家,因为路又小又不好估计还摔了,可妈妈在知道我已经住进医院以后,再向西骑很远的路送去,一句没提自己是摔下来跌到了哪里,只是连连可惜蒸的桂圆肉的汁洒了大半了。妈妈现在不骑车了,近的靠走路,远的就乘公交车,而且70岁以上的老人就都免费了,这公交车的范围也广、线路也多,连有事回小镇也一样可以坐公交车,班次也多,在站台最多等个10分钟,就是一趟。妈妈很高兴的享受着政府给予老人的福利,还有我们江苏省内的很多景点对老人也一样的免费,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时代。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