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网动青春!中网赛场内外尽是青春面孔 这里为他们留下美好的人生记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7 08:00

在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西北侧的中网中央商务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而特殊的栏架,上面有无数的网格,每个格子里面都放置着一个特制的网球,栏架中央书写着跳脱飞扬的四个大字“网动青春”。今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开赛的日子里,每天这里都是热闹非凡,身高不同的孩子们、青年人从不同高度的网格中取出网球,或拍动、或相互传球、或把球抱在怀中拍照留念。从这一刻起,网球运动的印记就刻在了这些年轻人、孩童们的心中,中网赛事或许就会成为他们日后踏上职业赛场的启蒙。

12年前的2012年10月6日,那一年中网女单的一场半决赛在两位大满贯得主、中国的李娜和俄罗斯的莎拉波娃之间进行,那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在中网打进四强,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今天也未能被打破。或许有些观众在欣赏了这场比赛之后只是留下了李娜输球的遗憾,但它却有可能激励出一位未来的大满贯或是奥运会冠军。16岁的小姑娘张瑞恩当年只有4岁,她就是在电视上收看了这场比赛,并且在做网球解说员的父亲引导下开始投身到网球运动当中的。

10月5日晚北京青年报记者见到张瑞恩的时候,小姑娘已经打进了今年中网ITF青少年组的女单决赛,而且她的身高已经长到了1米81,结实匀称、皮肤黝黑,像极了奥运冠军郑钦文。张瑞恩自我介绍道:“我的父亲是山东人,我生在深圳,现在在北京训练。我就是在看到了李娜和莎拉波娃的比赛开始爱上网球这项运动的,我的偶像是李娜还有费德勒,现在则钦佩郑钦文,我将来的梦想就是打职业赛成为一名网球运动员,最高的理想是拿到奥运冠军。”

张瑞恩在国外比赛(资料图片)图片由意大利网球摄影师Alessandra Herr拍摄,由受访者提供

张瑞恩告诉北青报记者说,她去年15岁的时候就拿到了中网青少年组的女双亚军,在今年中网则同时打了ITF赛和WTA资格赛,虽然在WTA比赛中输给了一位排名世界前100的选手,但是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我现在已经有了WTA的积分,现在的世界排名是700多位,但我有信心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我的排名。”10月6日,张瑞恩夺得了中网ITF女子组单打冠军。

网球的力量、偶像的作用、中网的长远效益在年轻人群体中得到了体现。北青报记者在国家网球中心的园区与很多青少年交流、与带娃的家长们交流时了解到,10个孩子或者青少年当中,有9个的网坛新偶像是郑钦文,甚至有不远千里来中网看比赛,只为给郑钦文加油助威,看他们心中的奥运冠军是如何打球的。在中网组委会所做出的客流量统计中,十一期间进入国家网球中心园区的京外游客占比超过了60%,这些外地观众大多来自附近省份的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的辽宁和黑龙江。

北青报记者还碰到了一位来自上海的刘女士,带着两个女儿来中网观赛。“上海大师赛就要开始了,如果喜爱网球的话,您为何不带着孩子们在家门口看比赛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刘女士回答说:“可是上海没有女子赛事啊,中网既有ATP,还有WTA的比赛,重要的是,女儿们希望看到郑钦文,我就带着她们来了。高铁往返也很方便。”

当然,中网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是全方位的,有的孩子把比赛和优秀运动员作为指引自己未来道路的启蒙者、明灯、偶像,对于自己的人生归化都会产生影响;有的是单纯地想欣赏精彩的网球比赛;还有的则是小伙伴一起在“黄金周”假期里找个好去处,当然也是出于对网球运动的喜爱,对网球的迷恋。在“钻石”球场北侧有一个巨大的六边形巨大电子屏幕,这里是进到国家网球中心里的青少年们的绝好观赛地点,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屏前的空场上,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年轻人聚集,他们日场比赛时沐浴在北京秋日的暖阳下,躺在长椅上看比赛,晚上则是和其他认识的、不认识的球迷们一起为郑钦文加油、呐喊、共鸣。

三位北体大的在校生几乎天天来到此处,早早占据好位置,旁边就是赞助商的饮食店铺,吃喝都方便。“我们的同学有的成功在中网当上了志愿者,我们没有报上名,也没那么多钱买中央球场的票,又想感受气氛看比赛,就想到了这个主意。50块钱的‘欢享’票太值了。关键在场外还不用拘着自己,可以大声为喜欢的运动员加油,可以和身边的球迷们随意交流,甚至也可以自由走动。我们仨有学田径的、有学游泳的,还有学篮球的,但喜爱网球运动是我们的共同之处。”这是记者从和几位大学生谈话中得到的信息,年轻真好,无拘无束的节日假期,惬意的生活,青春可以肆意挥洒。

根据中网指挥中心提供的数据,在10月1日打破中网历史入园、观赛人数纪录的这一天,园区人流量为4.4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仅为1729人,20岁以下以及20-30岁的年轻人、青少年占比超过了半数,其余年龄阶段则大部分是带孩子入园观赛的家长,20岁以下的低年龄段的学生、孩子们的人数为6612人。

中网期间,整体入园和观赛人数达到了30万人次,也创造了赛事历史纪录。包括开赛初期参与“满场计划”到现场观赛的朝阳区中小学生在内,年轻人、学生是来到国家网球中心体验网球文化、追捧中国网球明星、偶像的主要群体。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青睐中网,因为中网是他们青春的舞台与最美好记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艾林
编辑/王帆

相关阅读
新闻分析|湖北何以成为中国网球高地?
新华社 2024-10-16
本土选手崛起助推三大网球赛事观赛人数创新高 ,网球热继续“翻红”
​第一财经 2024-10-15
人物 | “女侠”郑钦文杀入网球江湖中心 她的美好世界正徐徐展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3
2024年中网门票总收入超8000万 创中网门票销售历史新高
央视新闻 2024-10-07
聚焦|双重加持!奥运红利+口碑积淀让中网更具魅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6
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一天 ! “小网球工程”中网行活动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30
话题 | 小花小草冒头不易 中网是试炼场也是最好的舞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2080元一张,售罄!中网有多赚钱?
中新经纬 2024-09-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