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中国制造“飞跃式”增长曲线见证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2 15:30

近期,中国制造捷报频传,为国庆佳节平添了几分喜庆。比如,9月19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次飞抵西藏拉萨贡嘎国际机场,与正在进行“环青藏高原”演示飞行的国产支线客机ARJ21相聚,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在高原航空技术上的重要进步;又如,9月26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通过机械完工验收,意味着我国深水复杂油气工程自主建设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造钉子都困难”到成为“航天大国”;从只有普通动力轮船到拥有国产航母;从望空兴叹到让“嫦娥”奔月;从“世界装备装备中国”到“中国装备装备世界”……75年不懈奋斗、75载砥砺前行,中国制造业穿越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绘就了一条“飞跃式”的增长曲线,生动地见证了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乘风破浪,更知壮志凌云。以大飞机为例,C919让“大飞机梦”照进现实的背后,凝聚着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的共同托举,离不开几代中国航空人付出的近半个世纪的心血。C919自2023年5月28日投入商业运营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安全飞行超1万小时,执行商业航班超3700班、承运旅客突破50万人次,实现了从蓝图到蓝天的跨越。

科技兴则产业兴,科技创新是“中国制造”强起来的的动力源和“加速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快速推进。放眼望去,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到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投入使用, 再到中国制造的民航客机在“世界屋脊”之上腾飞……中国科技助推中国制造不断迈上新高度,传递了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的正能量。

制造业强,企业必须强。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数据显示,在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新能源设备制造、动力和储能电池、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企业入围数量达到31家,过去5年增加了18家。先进制造业入围数量不断增加,显示出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截至目前,中国制造总体规模已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位,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但总体看,仍处在向中高端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任重而道远。因此,各地应坚持系统思维,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持续锻长板、补短板、树样板,奋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走深走实。

一是在“新”上下功夫,加大研发力度。聚力制造业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强化创新引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

二是在“质”上求突破,坚持以质取胜。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深入践行质量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 ,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价值、品牌形象、品牌竞争力。

三是写好技能人才“大文章”,激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健全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国产飞机密集起飞,带动中国制造万亿产业链
第一财经 2024-10-03
北青快评 | 坚守技能报国初心,勇担制造强国使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9
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坚定——新中国成立75周年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 2024-09-24
C919集齐三大航意味着什么?
​经济日报 2024-09-01
C919集齐三大航意味着什么
经济日报 2024-09-01
半两财经|国航南航今晚接收首架国产大飞机 三大航步入同飞C919时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8
北青快评 | “北京奥运背包史上最强”见证中国制造魅力和风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7
反弹曲线折射中国制造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4-06-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