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声音” | 滑稽大鼓,四十年有了一部新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9 21:27

7月8日下午,以“京味儿文化的新内涵与曲艺发展的新途径”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天津曲艺作家潘峡峰在研讨会上畅谈了如何拯救濒临失传的曲艺曲种滑稽大鼓,以及在新作《茶馆》里怎样写出新京味儿。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全面总结7月5日至7日举办的“北京的声音”曲艺创演周活动,梳理新京味儿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同时尝试用创新思维解决曲艺发展中的桎梏。

微信图片_20240709212030.jpg

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李伟建在研讨会上

“代表新时代声音的新作品,才有鲜活感”

为了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应宁表演的滑稽大鼓《茶馆》通过说唱结合的形式完成情节拼接、人物穿梭、地点变幻、隔空对话,以焕新形式展开语言的戏剧画卷,并且充分体现了老舍先生的风趣幽默,让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对此,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李伟建在研讨会上谈及这部滑稽大鼓《茶馆》时称,他从1982年从艺以来,到现在42年时间,在曲艺舞台上听到的都是一些滑稽大鼓的老段子,“40年间没有新作品问世,我觉得还是得有代表新时代声音的新作品,这样才有鲜活感”。

微信截图_20240709212253.png

作者潘峡峰

滑稽大鼓《茶馆》的词作者潘峡峰在研讨会后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谈及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时称,这个曲目是由李伟建策划创意的。潘峡峰于今年4月17日与李伟建及北京市曲剧团的顾伯岳畅谈了滑稽大鼓《茶馆》的创作思路,“当时李伟建老师提出这部作品一定要反映京味儿特色,所以我在语言风格上也尽量向话剧《茶馆》里的京味儿元素上靠拢。”

“写作风格要跟传统的曲词写作区别开来”

在潘峡峰看来,滑稽大鼓这一曲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曲艺形式,老舍《茶馆》反映的也是北京的市井民俗内容,所以从写作风格上要跟传统的曲词写作区别开来。“唱词要尽量接近近现代语言才能符合《茶馆》的风格,不是像传统作品从文字上显得这么古色古香的。当然也不全是大白话,我理解就是尽量要体现出一些《茶馆》反映的那个时代的语言风貌。”

潘峡峰同时认为,滑稽大鼓从脚本创作的角度来看,以演绎市井民俗内容为主,所以他在创作《茶馆》时也本着这一原则,尽量发挥曲种的特长,从作品的内容上要和京韵大鼓区别开。

微信图片_20240709201948.jpg

滑稽大鼓老艺人架冬瓜

谈及濒临失传的滑稽大鼓,潘峡峰称,这一曲种能够保留下来的资料比较少,以前主要有莫岐老师的《拴娃娃》,后来又陆续出现了一些老录音。“特别是在创作《茶馆》的过程中,李伟建老师向我提供了一些叶德霖先生的录音资料,这对于我创作滑稽大鼓新作也有很大帮助,我从老先生这些唱段的脚本里面汲取了很多营养。”潘峡峰说道。

就这样,潘峡峰于5月10日完成了初稿,由顾伯岳润色后,于5月中旬将作品交给滑稽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应宁,经过应宁和乐队伴奏者二次加工整理后正式搬上舞台。

微信图片_202407092007261.jpg

滑稽大鼓非遗项目传承人及《茶馆》表演者应宁

声音:

《茶馆》表演者应宁:滑稽大鼓对演员特性要求比较高

应宁作为滑稽大鼓非遗项目传承人及《茶馆》的表演者,他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谈了滑稽大鼓的起源、流派、曲种特点及目前所处的困境,还有他如何在舞台上表现新作《茶馆》里的幽默感。

据应宁介绍,滑稽大鼓是一种北京的传统说唱艺术,属于京韵大鼓的一个流派,且在京韵大鼓六大流派当中传人最少。早在1920年代,就形成了滑稽大鼓。其音乐唱腔基本上与京韵大鼓相同,但曲目内容全为滑稽可笑和寓意讽刺的故事,表演上也结合各种滑稽动作表情。唱腔以一板三眼的慢中板和有板无眼的紧板为主,必要时穿插一些一板一眼的板式,基本腔调有平腔、高腔、落腔、甩腔、起伏腔。

“滑稽大鼓从第一代创始人张云舫先生,到第二代我师爷叶德霖先生,再到我师父莫岐先生,及我这一代,总共四代人产生了十位演员。”应宁称,滑稽大鼓流传百年传人却这么少,主要原因是相比于其它比较高雅的鼓曲艺术,滑稽大鼓对女演员的约束与限制会多一些;而对于男演员,要么长相滑稽,要么唱腔滑稽或者表演滑稽,总之就是这一曲种对于演员的特性要求比较高,很挑剔。它在曲艺舞台上的地位是调料、小惊喜,这造就了演员稀少的状态。滑稽大鼓注定是一门很小众的曲种艺术。

微信图片_202407092012431.jpg

滑稽大鼓演员莫岐

应宁还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从2017年开始尝试在舞台上演唱滑稽大鼓,先后恢复了《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教学》《蒋干盗书》等传统滑稽大鼓曲;去年恢复了《云翠仙》,今年借着“北京的声音”曲艺创演周演唱滑稽大鼓新作《茶馆》。

从潘峡峰手里拿到《茶馆》原稿后,应宁特地请来了天津市曲艺团的郑力文、刘小凯、祖金华三位国家一级演奏员。他们一句一句地磨腔儿,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研究唱词,并根据排演效果,删减了原稿中的一些内容,并对局部唱词做了修改。

“老舍话剧《茶馆》的故事情节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我不用大篇幅地再去介绍,只在唱词里边唱了故事梗概。同时按照传统曲艺规律,在第一小节里,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滑稽大鼓的特色,我就着唱词让大家鼓掌,营造一个快乐轻松的观演气氛。”应宁说道。

演出中利用拖腔儿增加幽默性

对于在演出过程中如何表现《茶馆》的幽默性,应宁称,需要在唱腔上突出滑稽大鼓的特色,就是浮点式的唱法,或是按照滑稽大鼓的特点去拖腔儿。“另外在表演上,相比京韵大鼓规规矩矩地演唱,滑稽大鼓就要相对灵活一些,跳跃一些,交流多一些。”应宁说道。

此外,为突出曲艺半说半唱的特点,在舞台演出中,应宁还特意加了其它的曲牌《打新春》,由他指挥,现场乐队伴奏。这样大家在欣赏这段音乐时会有一个松弛的气氛,而且也会有一个很好的舞台效果。

“我们在‘北京的声音’创演周里连演了三场滑稽大鼓《茶馆》,受到了现场观众及曲艺同行的肯定和鼓励,我们也是信心倍增。可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为滑稽大鼓的传承与创新开了一个好头。”应宁称,演出结束后,曲艺界的一些青年演员主动联系他,称要学习滑稽大鼓。“但我还是跟他们说,先把京韵大鼓的基础打好了,再学滑稽大鼓。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有人渴望学习了,而且不是少数,这比我一个人孤军奋战好多了。”

附:滑稽大鼓《茶馆》简介

滑稽大鼓《茶馆》是以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为蓝本,对老年王利发、老年秦二爷、常四爷晚年在裕泰茶馆重聚的一幕进行了改编。演唱者一人分饰三角,以演唱完成三个人自我经历叙述。演唱者借三人之口展示了解放前旧中国的衰败以及老百姓对新社会的向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