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自由”背后,大食物观如何影响市场?
中新经纬 2024-05-28 20:02

随着榴莲大量上市,近日“榴莲一斤跌破10元”等话题频频冲上热搜。据悉,今年6月份,海南等地的国产榴莲也将大量成熟,届时榴莲价格或将继续下探。

数据显示,目前,海南榴莲的种植面积已经接近4万亩,今年的产量将同比提升2-3倍,有望达到200吨左右。

国产榴莲的培育和种植,正是中国践行大食物观的一个缩影。

食物供给多样化,主粮消费减少

大食物观的提出由来已久。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到“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向中新经纬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于肉蛋奶、水果蔬菜的需求越来越高,从原来以谷物类消费为主,逐渐向蛋白类、蔬果类消费转变,食物来源越来越多样化。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也提到,大食物观强调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居民膳食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主粮的比重会减少,肉蛋奶等其他多元化食物的占比增长较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48.7千克降至136.8千克,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费量由97.5千克增至108.2千克,人均肉类消费量由25.6千克增至34.6千克,人均蛋类消费量、奶类消费量由8.2千克、11.7千克增至13.5千克、12.4千克,人均干鲜瓜果类消费量由40.7千克增至54.7千克。

以榴莲为例,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新鲜榴莲进口量首超车厘子,成为中国的“进口水果之王”。2020年,新鲜榴莲的进口额与2017年相比翻了两番,达到23亿美元。2023年,中国进口的新鲜榴莲超过142.59万吨,价值约67.16亿美元,与2022年进口榴莲数量相比,增长了72.87%。

居民膳食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影响相关产品进口结构的调整。

“近几年,从进口量来看,中国食物进口的大头是大豆、谷类和食用油,其次是肉类、水果、食糖等;但从进口金额来看,近年来油籽油料、肉类及制品、水海产、水果及制品的进口金额增长非常快,前两类产品的进口金额已经超过谷物。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对动物性食物以及优质水果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进向中新经纬表示。

龙文进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未来中国居民对油料作物、肉类水产以及优质水果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短期内这些食物的进口量不会出现明显下降,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预计未来中国禽蛋、猪肉、禽肉需求总量会率先达峰,牛肉、羊肉、奶类和水产品达峰时间点相对会更晚。当这些食物消费需求达峰后,那么食物进口的结构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此外,由于居民的食物需求会更加多元化、营养化、个性化,未来中国对更具营养健康,以及一些功能性的个性化食物的进口量有可能会增加。”龙文进称。

如何影响全球粮食市场?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中国进口粮食1.6亿吨,同比增长11.7%。

中国践行大食物观,会对全球粮食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董事樊胜根对中新经纬表示,大食物观要求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满足中国居民日益多元化、营养化、健康化的食物需求。中国践行大食物观离不开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也必然会对全球粮食进出口格局产生影响。

“一方面,践行大食物观会提高中国本身食物供给能力,从而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进而影响主要出口国如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另一方面,大食物观作为一种保障食物安全的新理念,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和借鉴,进而提高全球食物供应系统的韧性,提高全球食物供应链的稳定性。”樊胜根称。

白明也提到,践行大食物观将使得中国在国际粮食进出口市场上更加多元、更加主动,进一步提升中国食物供应链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

由于部分食物供应问题,加上国内外食物在品种和品质上的差异,目前,中国还大量进口各类食物以满足国内需求。在解决食物结构性短缺这一问题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田旭表示,中国需要按照大食物观增加对非耕地类资源和非主粮类食物的投资和研发。

“特别是在保障生态和环境前提下,开发森林食物资源,提高草地食物生产率,扩大淡水及海洋水产供应能力,投资设施农业,鼓励替代蛋白产业(微生物蛋白、植物类蛋白、昆虫饲料、细胞培养肉、人造肉、植物油等)发展。”田旭称。

中国践行大食物观还需要全球粮食市场的支持。

樊胜根介绍,由于中国的农业技术水平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经验,推动中国农业科技水平提升,解决关键环节,如种业的卡脖子问题等。“另一方面,中国要与国际社会一起,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粮食减灾、农业适应等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粮食贸易秩序的公平与透明,共同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全球粮食市场稳定。”

郑风田提到,国际上对粮食及其他食物既有高需求又有强购买力的国家,自然要数中国。“如果中国坚持自给,不从国际市场上购买,那么国际粮食及其他食物的价格一定会暴跌。因此,从各方面考虑,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食物的这个大趋势目前来看是不会变的。”

郑风田向中新经纬介绍,中国在进口食物时,通常会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国际价格、地缘政治影响、贸易平衡等。“本身国际上很多粮食的价格是比我们国内便宜的,我们从国外买的话,相对更合算。此外,通过进口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内食物价格进行调节。比如前两年牛肉被大家称为‘牛魔王’,价格很贵,今年随着我们牛肉进口量增加,国内的牛肉价格有所下跌。”郑风田称。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累计进口牛肉77.13万吨,同比增长21.7%。今年4月,全国集贸市场牛肉平均价格为每千克76.36元,比1月每千克80.41元下跌5%。

有进口,也有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98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在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已深度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

“我们的农产品有进有出,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农产品大市场;农产品出口额居世界第五位,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优质农产品‘扬帆远航’,进入国际市场。”陈邦勋表示。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食物产业何以备受关注
经济日报 2024-11-26
践行大食物观,让食物供给更多元化
光明日报 2024-09-18
官方: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中新经纬 2024-09-1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15
国常会研究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部署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
新华社 2024-08-30
“榴莲自由”,“甜蜜”的中国机遇
新华社 2024-06-08
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
经济日报 2024-05-17
价格大跌?榴莲自由要实现了?
羊城晚报 2024-05-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