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日 | 让我们一起了解“星星的孩子”!
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2024-04-08 14:30

2024年4月2日我们将要迎来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联合国发布了今年的主题—从谋求生存到茁壮成长:孤独症人士分享地区视角。2024年的纪念首次从孤独症人士的角度出发,就孤独症人士的状况及其贡献提供真正全球性的概览。

每年的孤独症日不仅是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更是对整个社会理解、包容与支持的呼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孤独症的窗口,并共同努力,为孤独症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更好的守护“星星的孩子们”。

一、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简称孤独症,与自闭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孤独症患病率约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中国,孤独症患者数量已超千万,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二、孤独症病因有哪些?

确切病因没有完全清楚,通常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与遗传有很大关系,目前已经发现100多个与孤独症密切相关的遗传基因。

2.与出生前宫内某些不良因素密切相关。

3.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

三、孤独症有哪些表现

(一)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

1.社会交往障碍

在社会交往方面,孤独症患儿存在不同程度与人交往的兴趣减退,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同时存在亲子依恋关系缺陷、共同注意缺陷。孤独症患儿不能和同伴建立友谊,不能参与集体游戏,不能遵守社会规则、秩序。

2.语言交流障碍

孤独症患儿在言语或非言语交流方面存在障碍。通常表现为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障碍,言语形式或内容异常。多数孤独症患儿不会用点头、摇头、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表达想法,不能和人正常的目光对视和语言交流。

(二)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孤独症患儿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如兴趣范围狭窄和不寻常的依恋行为,行为方式刻板重复,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等。比如有的患儿经常爱反复开关抽屉,反复推拉门,喜欢转圈而不晕等。

孤独症常见的早期迹象有“五不”

不(少)看

目光接触异常。

与人眼神交流减少,2岁时,眼神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有些孩子可以对话,但是不会面对面注视着说话,而是逃避眼神交流。

不(少)应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欠佳。

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字不敏感。共同注意是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有研究发现,14-15月龄表现较正常儿童较低的共同注意。

不(少)指

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有的宝宝可能在12月龄就表现出肢体动作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不会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不(少)语

语言延迟。

比如1岁不会叫爸爸,妈妈等。

不当

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感知觉异常。

有的宝宝从12个月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习惯总是将小车排成一排,喜欢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

若存在以上表现,只是提示孩子可能患有ASD,并不是说有以上表现,一定是孤独症,所以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评估。

几岁是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

一般来说,8岁前是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其中,3岁前是孤独症儿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年龄越小,大脑发育的可塑性越大。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孤独症患儿最重要的治疗策略。

孤独症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行动日。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走进孤独症患者的无声世界,用理解和关爱搭建起一座座沟通之桥。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为孤独症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若您家宝宝有以上“五不”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END-

撰稿: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科 申晓娜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