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5 07:13
良好的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不断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各地应因地制宜加快探索步伐,为扩绿、兴绿、护绿积累更多经验,从而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要注重质量效益,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今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5周年。全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成就举世瞩目。近十年来,我国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6.8亿亩,森林面积达34.65亿亩,森林覆盖率超过24%,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居世界第一。近十年中国新增人工林面积占全球新增人工林的四分之一以上,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已经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缺林少绿问题仍然突出,森林“宝库”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继续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与此同时,要注重质量效益,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不断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良好的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明了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他强调,“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牺牲环境和过度依赖土地、资源等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良好生态环境蕴含的需求转化为供给并激发出来,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让生态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长期以来,由于生态保护者难以通过保护补偿、经营开发等获得合理回报,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政府成为单一保护主体。为此,各地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浙江丽水“丽水山耕”、江西抚州“赣抚农品”、福建南平“武夷山水”等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生态产品增值溢价的实践就颇有借鉴价值。

同时,要鼓励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让开展荒山荒地、黑臭水体、石漠化等综合整治的社会主体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获取合法收益。鼓励参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的村民通过入股分红模式获取收益。对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的地区,加大必要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让保护生态环境变得“有利可图”,实现“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转变。

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机制,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和推进机制,都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探索步伐,积累更多经验,从而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