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虚设岗位售卖简历,平台不能置之不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3 17:22

“我以前是一家公司的电商客服,可以接触到公司部分员工的简历,有些老板会问我有没有简历数据,我就提供十几份简历给他们,结果发现卖简历也可以赚钱。”归案后,陈某供述道。近日,经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4月3日《检察日报》)

简历上含有求职者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主要工作经历等大量个人隐私,保护简历就是保护个人隐私。但在现实中,简历却频频变成“生意”,例如2021年“3·15”晚会曝光招聘平台求职者个人简历被售卖问题后,多家招聘平台公开道歉。

而在上述案例中,陈某发现卖简历可以赚钱后,在网上购买了一个已绑定公司信息的某招聘平台账号,并虚构IT、新媒体等岗位招聘信息进行发布,骗取了上万份简历,以每份1.5元至3元的价格将简历卖出。这种虚设岗位骗取简历售卖的做法,不仅侵害了求职者个人信息权益,而且还是一种职场“诈骗”。

虽然陈某骗取的是求职者简历而非公私财物,但把骗取的简历售卖换钱,本质上就是“诈骗”。更何况,陈某还瞄准就业培训行业等对简历有较大需求的公司,主动上门推销。对于合作多次的公司,他还提供包月服务,在收到某公司2万元包月费后,一个月内陆续提供简历8000份。

这不仅造成求职者个人信息泄露,轻则面临被骚扰,重则面临安全风险,而且还耽误了求职者及时就业,因为其提供的岗位都是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除了依法追究陈某的刑事责任外,受损失的求职者还可以通过诉讼追究其民事责任。

还值得注意的是,向陈某购买简历的10余人,也依法受到处罚——虽然其购买数量及违法所得未达到立案标准,但被处以行政处罚,也有一定的警示教育意义。也就是说,求职者简历关系到公民个人隐私权益或者信息权益,并不是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购买简历也违法。希望就业培训机构、猎头公司等都记取该事件的教训,主动维护求职者的个人隐私权。

针对买卖求职者简历等行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2021年3月1日施行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不得泄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违者将被处罚。从实际情况看,某些招聘平台并没有严格遵守该规定,应受到相应查处。

在上述案例中,虚设岗位骗取简历进行售卖固然是陈某所为,但相关招聘平台也难辞其咎。因为陈某可以购买一个已绑定公司信息的某招聘平台账号,并虚构多种岗位招聘信息进行公开发布,说明该招聘平台在账号管理、信息审核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要想保护求职者个人信息安全,既要加强全面监管和治理,也要对具体个案严肃处理——对相关责任方要一个不少地进行追责。

文/老鹰

图源/视觉中国

相关阅读
简历信息也需要打一个“安全补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北青快评|毕业生求职简历岂能成为“生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3
主动送上门的陷阱:看似低门槛的职位,为何能动辄“月入过万”
检察日报 2023-06-19
北青快评 | 大学生就业服务需要更多的“简历门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5
北青快评 | 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直播带岗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