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看得见,想得到,说得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8 13:00

◎路子(媒体人)

◎听来的故事。大儿子光刚出生时,脑液外渗,形成圆球,像是长了两个脑袋,医生建议减少营养供给,让孩子慢慢衰竭而死,作为父亲,大江健三郎为此痛苦得不行。这时,岩波书局的人建议他去趟广岛,为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原爆受害者写点什么。采风过程中,从他人的苦难里,大江获得了直面自身苦难的力量……岩波书局这个建议太牛,打碎了一个自怜自哀的知识分子,重塑了一个圣人。

◎看《美国小说》,写种族观念,写严肃文学作家夹着眼睛也瞧不上畅销书那套宣发获奖机制,通篇都很斯文逗趣。两个高眉黑人兄弟,哥哥找了个黑人女友,大家见面都说“这回总算找了个黑皮肤的”,弟弟跟白妻离异,从此只与同性携游。二十一世纪,传统弱势方掌握了认知手段之后,都在忙着划清界限,建立主体性。

◎又看了一遍《周处除三害》,各种惊吓悬念对我不起作用了,发现阮经天骨相长得简直太优越了,其次,发现它非常安静,很久没看过这么有静气的电影,有一种幽深的静谧。邪教组织被洗脑的“新人们”在尊者死后,被陈桂林拿枪指着都不肯觉悟,也丝毫不反抗,实际上他们已成为单细胞生物,这场戏写得太厉害了,值得反复咀嚼。

◎在黄精甫的《复仇者之死》里,能看到老陀,看到鲁迅,浓得化不开的一场命运对赌。终章的教堂大仇杀和《周处除三害》邪教大清洗可以对照看,同样莫名精彩,“群众”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一个是被洗脑后的麻木不仁,一个是终于露出嗜血的本性。作者的精英立场可见一斑。

(朋友圈跟帖:还有《水浒》,很李逵。)

◎道可道,非常道,不可道,必非道。普鲁斯特厉害之处就是看得见,想得到,说得出。

◎看《奇美拉》,阿莉切·罗尔瓦赫尔是我最爱的女导演,没有之一。这部片子拍得中规中矩,有点左翼色彩,有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带着温情的现实关怀。看来,文明古国都是向内挖,向下挖,向老祖宗求,这个现代版的“盗墓笔记”如果改成中国背景也完全成立,全世界的无产者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个德性。

◎重看《让子弹飞》,确实如郝建老师所言,杀死一个无辜的黄四郎替身,是革命者伦理正义的盲点,不杀,又完成不了颠覆。“没有你,对我很重要”,是革命的总纲,但它本质上可能存在着道德悖论。

◎看《热辣滚烫》,贾玲属于天赋型选手,两次都是故事找上她,太幸运了。她的片子都是人片合一,有极深的自我投射,因此饱含情感;出道多年,备受观众喜爱,将近40才初执导筒,内心有一份底气,使得她的主人公再怎么落魄,也不至于难看,因其灵魂的底色始终坚定而自信,甚至可以说是富足的。

◎看《红毯先生》,有点像石黑一雄的某部小说,挺微妙的。刘德华本色饰演了一个香港大明星刘伟驰,为了得到下一届影帝奖,搏出位接了一部农村戏,跑到西部农村体验生活,并在内地拍戏。起初哪儿哪儿都觉得新鲜,渐渐出现了裂痕,变得很诡异(当然里面有他们自身的原因,比如轻慢、鲁莽、初来乍到不认识路等等),人和人之间的摩擦逐步升级,充满火药味……最后,摆脱了危机的大明星在办公室怡然自得地玩着滑轮,至少这是自己的地盘,可以说了算。

◎学书法不像看影视剧,再好的作品,也是一哄而上热闹一阵,过了梭谁都不好意思再提起,然后又去追下一个热点,哪怕那只是一坨狗屎。书法特别长情,面对的都是经过大浪淘沙的绝世好字,越写越上头。感觉只要写进去了,绝对可以治好抑郁症。

◎就我而言,写小说的过程甘苦自知,每天都不知道明天该写什么,人物又会生出什么幺蛾子,只能硬着头皮凭着一口真气往下走,但弱弱地感觉它死不了,会渐渐地活起来……这过程特别锻炼核心力量,日复一日平滑单调的日子变得内在紧实。

2024.3.19

供图/雨驿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