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密云十姐妹》 河北梆子在“叮叮当当”的3月“坐”了下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3 17:29

即将于4月2日亮相梅兰芳大剧院的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升级版,近日举行了探班活动,观众走进排练厅探秘剧目的修改打磨。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表示,该剧不仅彰显了时代精神,更延伸了时代精神,聚焦密云水库的题材,反映北京的变化和国家的变化,通过舞台作品演绎出人民的力量,是新时代首都文艺作品创作的重大实践。

排练现场

该剧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出品、北京演艺集团制作、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出、密云区委宣传部支持,全剧以1958年参加密云水库建设的“十姐妹突击队”为代表人物,透过队长王秀兰的视角,回溯自密云水库建设之初到当下水库保护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横跨密云水库六十余年的历史变迁。于今年1月在长安大戏院首演后,3月初到中旬在京郊五区进行了10场巡演。为了剧目有更完美的呈现,剧组再度集结,在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小剧场里,20多人的大乐队和演员们进行着精雕细琢,整装再出发。

为北京故事中的人民力量增香提色

一段全新修改增加的段落,让排练场内充盈着河北梆子的嘹亮声腔以及集体舞蹈的活力,排练过后,剧组主创与观众围绕剧目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据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的导演李杰介绍,60多年前建设密云水库时的动人故事激发了创作灵感,在一年多的孵化创作、走访调研、排练演出过程当中,整个剧组也将水库建设者不惧艰难、奋勇抗争的精神融入到了作品的各个环节,真正汲取并传承了时代精神。

导演李杰接受采访

他表示,“老话儿说金正月、银二月、叮叮当当过三月,这么重要的演出季节,我们却坐下来打磨修改,就是为了让这出戏能以一个全新面貌,更精致地呈现给观众和密云的乡亲们。”李杰用“深耕细作、增香提色”八个字来概括此次复排的目标,“在剧情、舞美、音乐、服装等方面精细打磨,如丰富音乐和唱腔、提升戏曲动作的精彩度、增加情感浓度等。希望将这个北京题材、北京故事中的人民力量、时代精神、生态文明思想,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给大家。”

85岁的唱腔设计李石条和78岁的音乐设计朱维英不顾高龄,依旧在现场不断根据排练随时进行调整。据李石条介绍,这次打磨不仅在唱腔上突出柔美的风格,以更加符合“十姐妹”的人物性格;同时增加了新的唱段,突显剧情的矛盾冲突。朱维英则表示,音乐上,增加了节奏的变化,乐队编制也比传统戏拓展了三分之一,多声部旋律彰显现代戏的形象性。

排练现场,绿衣者为主演王洪玲

累,可是又不觉得累,觉得值!

排练中,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主演王洪玲手中还拿着新鲜出炉的曲谱,还有四五天就要进剧场合成了,她需要尽快把这段全新创作的唱腔拿下来。用剧中角色的话说:累,可是又不觉得累,觉得值!据悉,王洪玲在剧中分别饰演二十岁和五十多岁的主人公王秀兰,在不同的年龄和时代背景下反复切换,是个不小的挑战。对于这样一个楷模人物,她做了不少功课,查阅资料、实地采风、研讨论证……近日,《密云十姐妹》的主演们去密云探望了原型人物“十姐妹突击队”队长王建华,老人已经80多岁,但讲起当年修建水库时的情景还是神采飞扬,先辈们战天斗地的很多细节都让大家很受感动和启发。

对于这部老中青三代共同演绎、两朵“梅花”王洪玲和王英会领衔的大戏,一位第一次观看河北梆子的南方观众表示:《密云十姐妹》虽是新编现代戏,但对传统有化用,创新不突兀。“开场歌声一响就被梆子腔吸引了,推车的戏曲程式动作演员演得明白、观众看得懂,插叙和倒叙相结合的呈现也使观众体会到修水库难、守水库更难的内涵。”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观众则表达了对演出的期待,自己作为一个北京人并不清楚密云水库的历史和现在,通过导演和演员的分享对这个题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表示要带着父母一起去看看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听听河北梆子是怎样演绎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