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余生,你不用“逼”自己更好,你本身值得拥有美好
儒风大家 2024-02-16 07:00

来源|慈怀读书会

在这个喜忧参半的世界里,你不用更好,也很好

想和大家分享一句很美也很真实的话: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

的确,我们一直都在很认真地活着,想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可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我们每天憋着一口气,不自觉地去讨好别人,羡慕别人,习惯性地内疚、自责,不敢拒绝,强迫自己去坚持,假装活得落落大方。

我们都明白要爱自己,可实际行动起来,却往往忽略了那个最重要的“自己”。

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这本书——《我值得拥有美好》,由知名心理咨询师周小宽所写,全书分五大板块,涵盖50个大众最关注的心理问题,以温柔又犀利的风格,深受读者欢迎。

对于感到迷困顿的朋友,它就像一本答案书,翻开的任意一页,都会让人得到不同程度的释然。

希望在读过此书后,大家不用再依靠别人来判断自己的价值,而是可以随时随地、理直气壮地爱自己。

1

提升幸福感的第一步,拥抱自己的普通

你是否时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你每天都很努力,却依然觉得自己不够好?

作者解释道,这种感觉是比较之下的产物,和理想化的自己比,或者更高的标准比,得出来的结论永远是“我很糟糕”。

长此以往,人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但其实完全没必要这样,因为没有人完美无瑕,即使是你十分羡慕的人,也会在某些方面自我嫌弃。只要想通了这一点,人就会轻松许多。

《奇葩说》里,有一期辩题是“终其一生只是个平凡的人,你后悔吗?”

反方冯晓桐的发言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有谁会一辈子连一个闪光点都没有,用这来判定平凡与否,实在太荒谬了。”

所谓时代造英雄,在平凡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哪怕平凡,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成为自己的英雄,一往无前。

所以,不用羡慕别人的人生和技能,上帝是公平的,你一定也有值得被挖掘和发现的潜力。

留心身边,你会发现,人们比你想象中更包容,如果你一直停留在自我否定的状态里,郁郁寡欢,失去了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是不是太不值当了呢?

人无完人,你要允许自己有幽暗脆弱的一面,以一种接纳的态度拥抱自己,跟不完美的但却真实的自己和解,才能和更好的自己相遇。

2

成年人的边界感,在于体面地拒绝

相信许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临下班接到同事的请求,明明不是自己的活儿,却不得不碍于面子;收到朋友的邀约,明明不是很想去,又怕伤了朋友的心……

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害怕关系破裂,不敢拒绝,所以宁愿委屈自己,立一个“老好人”的人设。

蔡康永在一则采访中表示:“我不认为过于温暖是一个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好立场。如果被这两个字绑住,就更吃力。”

成年人的交往应该是有边界感的,拒绝就是在向对方划分你的边界和底线。

作者认为,拒绝不会破坏一段关系,反而是提升关系的一个手段,其关键在于如何“高情商地拒绝”。

一位著名哈佛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兰格,曾做过一个实验:

有一队人在图书馆里排队等待使用打印机,你对人说:“不好意思,我可以先使用打印机吗?”有60%的人同意;而当你对人说:“不好意思,因为我实在赶时间,可以让我先用打印机吗?”成功率高达94%。

面对请求,人的本能总是自动顺从的,所以才会有60%毫无理由的退让;加上理由时,人们就更能体谅别人的处境,所以有更多的人欣然接受。

同样,在被拒绝时,人们看重的,往往是拒绝的原因,而不是“拒绝”这个结果。

面对难以拒绝的请求,如果你的内心十分抵触,就千万不要硬着头皮答应,也不要闪烁其词,否则既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又伤了别人的心,吃力不讨好。

给出合适的理由,让别人切身体会你的为难,真诚地表达出你拒绝的理由,学会坚定而柔软地拒绝——态度要坚定,身段要柔软。

体面的拒绝,是即使双方都心知肚明,也始终留有余地。间接地划分边界,展现一个更清晰、也更有棱角的你,没什么不好。

3

亲密关系里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共情

不少人在亲密关系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依然避免不了,哪怕在琐事上的争执和摩擦。

他们会抱怨,“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这种不满足感充斥在原本相爱的两个人之间,直到双方的热情消磨殆尽。

作者说:“在一段关系里,需要的是一个人处理我的感受,而不只是处理我的事情。”

我们就是生活在感受里的,亲密关系里,自己的感受被看见、被理解时,就会觉得自己是被在乎的。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妻子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着,对丈夫说,“你不知道小孩有多难搞,我希望你能够早一点回来。”这时候,丈夫并未表示理解,他只觉得在自己也这么忙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索取,一种蛮不讲理。

这种不共情对方处境的沟通,会让矛盾不断激化,问题得不到解决,两人之间也渐行渐远。

不由得想起张晋和蔡少芬。这段“女强男弱”的关系,起初并不被看好。

蔡少芬有一个“炫夫狂魔”的称号,无论在哪都表现出对张晋的喜爱和仰慕,不仅是给他足够的信心和底气,也是在向世人宣告“他真的很好”;所以张晋回馈给她的,也是无尽的宠爱和安全感。

亲密关系之所以难得,是因为遇到一个能和你共情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正因此,向另一半坦露自己的脆弱时,共情能力显得如此重要。

简单来说,就是在疲倦不安的时候,有一个肩膀可以靠,他会关切、会心疼,会抱抱你,说“我知道,幸苦你了。”

好的爱情是需要经营的,生活很累,余生很长,多交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也就能感同身受。

4

做情绪的主导者,不被情绪“PUA”

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总像智者一样规劝别人,却像傻子一样折磨自己。”

人很奇怪,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真正做起来,却总不免掉入“想太多”的漩涡。

比如今天带孩子出去玩,发了一条朋友圈,本来想着至少有20个赞,结果一下午也就三五个赞,于是,原本雀跃的心情一下子黯然失色。

心中免不了犯嘀咕:他们是不是觉得我们去的地方太低俗?会不会以为我在显摆?或者反感我晒娃?

再比如,在路上碰到同事,没打招呼,脑海里瞬间涌入各种假设:我头发乱了吗?他为什么不跟我打招呼?我是有哪里得罪他吗……

诸如此类,负面的心理暗示愈演愈烈,把人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下。

追溯这一切的源头,与其说我们在意别人的想法,不如说我们更害怕自己不被认同。

长期的不被认同带来强烈的自我否定,久而久之,更多的负面情绪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快速走出负面情绪?

对此,作者给出的建议是:首先,调整自己的期待,不要把外界的反馈当成唯一标准,然后去做一些能让自己迅速获得满足感的事情,比如帮助别人,或者去旅行。

余华的《活着》里,有句经典的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所以把视野变得开阔一些,要意识到,每个人生命的主角都是自己,别人的看法,没那么重要。

5

有效缓解焦虑的方式,

坦然地活在当下

有人说,“焦虑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在这一点上,计划周详和毫无方向的人,所处的焦虑程度是一样的。

作者的一个朋友每天都会制定一个表格,上面林林总总的任务就是他当天的KPI,如果没有达到,那他晚上就会一直睡不了觉;

与之相反的,还有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对于指派的工作,瞻前顾后,一边拖延不做,一边指责自己。

显然,二者的焦虑都来源于未来,殊不知,未来是不可控的,我们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莎士比亚曾说:“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我们推崇的“活在当下”的理念,也是在教我们审视和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电影《心灵奇旅》的男主人公乔伊,毕生梦想就是弹钢琴,他说他是为音乐而生,但真正实现梦想后,他发现日子好像没什么不一样。

获得重生后,他才发现,原来有这么香的披萨,街边的音乐可以很好听,天空、微风都很可爱。

所以,真正的生活不一定要一直追求什么,生活本身就很值得满足。

拿出生命中的一些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比如不曾驻足的美景、真挚的感情,还有喜欢做的事。

我们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当你真正静下心来,环视周围的时候,你会发现,苟且中还藏有不易察觉的星光。

很多人听说过李诞那句“人间不值得”,但很少人知道,那是他写给黑尾酱的情话。

全文是:“人间不值得,但人间有美;众生皆苦,你是草莓味。”

其实我们已经很幸运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科技发达,吃穿不愁。

尽管有些糟心的事,但不妨碍我们,在每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拥抱一切美好的事物。

发光不是太阳的特权,每个人都可以。你特别好,特别温柔,特别值得。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夜读|余生,请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念念沐心 2024-11-05
赏读|余华:我的十三条写作经验
作家联盟 2024-10-31
心理|当代人如何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4
夜读|生命的美好,值得你等待
诗词天地 2024-01-28
赏读|一切改变只是为了我自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9件小事!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3-12-23
赏读 | 美好生活的18条法则
儒风大家 2023-04-07
赏读 | 最扎心的人际潜规则: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碧读好书 2023-04-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