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副刊”年终答卷|陈均:时间消逝了 但我还在这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11:00

编者按

过去一年,您过得好吗?

这是继2021、2022之后,《天天副刊》连续第三年推出自己的年终问卷。

2023,这个世界动荡不安,多地的黎民至今仍在炮火下挣扎求生。岁末年初,我们当如何保持内在的宁静与定力?在回顾、总结、道别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展望、求索、启程?

《天天副刊》期待,以这九个简单的问题和若干诚恳的回答,共同记录这个时代行进的步履,还有你我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答卷人:陈均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1、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记录2023年,您会选择哪三个?为什么?

陈均:非常:我们共同经历和经验了非常年代,尽管从大历史来看,这种“非常”实则也是“常道”。

互通:世界与文化之间的连接日益成为更为重要的途径。“全球”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或政治经济热词,更是成为一个观察历史与现实的基本视角。

共生:万物之间息息相关,犹如“蝴蝶效应”。或者如庄子所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在这一年,您闯过的最大难关是什么?您的内心在保持“战略定力”方面有什么心得愿意分享?

陈均:有一个一个的难关需要去渡过,但是可能不会有或感受到“最大难关”。“战略定力”这个词我愿把它转化为“心力”。如陶渊明所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每当心情低落时,就会想起苏东坡在流放途中的轶事以及他的乐观与旷达。重温陶渊明与苏东坡的“人与事与书”会加强“心力”,感受人生的温暖与充实。

3、2023年,有没有一段亲身经历,曾带给您温暖和感动,让您很难忘、很受鼓舞?

陈均: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在本学期的《西游记与中国文化》课程上,有一名选课同学亲手制作了一个孙悟空皮影,在课堂上展示。这个皮影的制作虽然是同学对着网络视频自学的,但是还颇为生动,不亚于“非遗”产品。某一天课后,这名同学将这个自制皮影送给了我,并说是因为我开设了这门西游记课程,得以开阔眼界,而且说这门课程有治愈功能,等等。尽管我还不知道治愈效果会是什么,但是显然我立刻被治愈了。我很感动,也备受鼓舞。

4、2023年,哪一种“全新事物”进入了您的生活?给您带来什么变化?

陈均:无

5、这一年,会有一些作品(无论是书、影视剧、综艺、展览,还是短视频、网课……)给您留下较深印象,您会选哪一个分享给大家?理由是什么?

陈均:么书仪的《寻常百姓家》(社科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大约十年前,我读到这本书的台版,为书中的一些细节几度凄然泪下。今年这本书的简体版终于推出了,我也得以重读,并重新拾取这些阅读经验。这本书借助36盘磁带的“真实”,重新叙述了民国与共和国时期的一个小家庭的历史,在认真严谨的写作里饱含情感,从而构成了一种有情且可感的大时代的“小历史”。我很佩服这样的写作方式,其中一些描写,如第129页写到母亲在家改旧衣服,父亲每月回家三天的生活,当天深夜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旧衣服到京东郊县,“把衣服悄悄地卖给农民,买回高价粮食、豆子和全国粮票……第三天的深夜,父亲从玉田、蓟县出发骑一夜车,第四天凌晨到家,往返三百多里地,第四天的白天父亲睡一天,傍晚回生产队报到……”她的父亲么霭光往返于家与郊区的三天,背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更是一种伟大的命运,这一描写堪称史诗级。

6、这一年您个人完成的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

陈均:无

7、有得有失,人生才真实、圆满。2023年,你哪一项“失去”最是刻骨铭心?

陈均:似乎没有“最是刻骨铭心”的“失去”。如果有的话,就是时光流逝,会引起永远的感慨。就会升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牡丹亭》),或者“时间消逝了但我还在这里”(阿波利奈尔)之类的感叹,或者念到“凄凄芳草忆王孙”。

8、年头岁尾,如果有一番话一直想说给某个人却始终未曾说出口,它是什么?对谁?

陈均:没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永恒的对象:变幻莫测的命运。从少年时代起,读到济慈所说的一段话,同样也是我经常喜欢引用并呼之欲出的:

每当我害怕,生命也许等不及

我的笔搜集完我蓬勃的思潮,

等不及高高一堆书,在文字里,

象丰富的谷仓,把熟谷子收好;

每当我在繁星的夜幕上看见

传奇故事的巨大的云雾征象,

而且想,我或许活不到那一天,

以偶然的神笔描出它的幻相。

9、“我们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2024年,您个人在“过上更好的日子”方面,无论精神、身体还是物质,有哪三条优先的小目标、flag?

陈均:于我而言,更好的日子包括:有更加活泼的精神、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物质上不至于匮乏。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