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询问、市政协委员咨询活动举行 2024各局委办都看准了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1 07:15

1bt3_b.jpg

在1月20日举行的市人大代表询问、政协委员咨询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一府两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和代表、委员的互动中纷纷透露自己的工作目标——“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各个委办局都看准了什么,准备怎么干?

市发改委

看准了“300项市重点工程建设”

科技创新领域历来是北京每年投资的重点,北京市发改委透露,今年北京将推动300项市重点工程建设,其中,科技创新领域的项目在300项市级重点工程中占到三分之一。这里面,在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方面,今年将推动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等“十四五”科技设施平台全部开工,建成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国家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基地,开工建设神州细胞生物药品产业化基地,推动“三城一区”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四成以上。

据了解,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孕育澎湃动力。今年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昌平机器人产业园将开工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将建成,北方华创半导体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扩产等项目也将加快建设步伐。北京将以重大项目落地支撑投资高质量发展,实现投资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市住建委

看准了“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关系民生的重点话题。在询问、咨询活动现场,不少代表、委员都就这一话题和北京市住建委进行了交流互动。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年内北京实现了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55个、新完工183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99部、完工822部。

今年,北京要如何更加高效地统筹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北京市住建委负责人透露,将把这一目标任务化为具体项目来推进落实。今年将抓紧出台《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配套政策,重点做好规划、土地、资金等支持保障政策落地,打通市场化实施路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在2024年年底前将需改造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计划,力争开工300个小区、完工200个小区。

市文旅局

看准了“文化公共服务供给”

今年市文旅局将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能。为此,今年市文旅局将组织开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6万场,做好中国旅游日北京分会场和“旅游进社区”活动。同时,还将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此外,市文旅局今年将指导门头沟、房山、昌平三区做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高效推进北京城市图书馆运营管理。推动智慧图书馆和数字文化馆建设。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实现持续推进国家和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目标。

市交通委

看准了“疏堵改造项目”

针对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疏堵工程,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24年北京计划完成30项疏堵工程和重要节点改造,包括道路进出口、重要交通节点、完善慢行系统等方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吴世江在活动现场介绍,疏堵工程是按照项目制的方式进行。通过调研,将有需求的项目纳入疏堵改造项目库进行滚动实施。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针对道路的瓶颈点或者瓶颈路段进行改造。

比如,今年即将实施的京沪高速(四环至五环段)拓宽工程,就是针对市民反复提出的需求,解决亦庄和市区连接的瓶颈路段。改造后,京沪高速(四环至五环段),将由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同时,今年,丽泽商务区的柳村路也将纳入今年的疏堵工程中。疏堵工程实施后,丽泽商务区和外界将再添一条新通道。

市经信局

看准了“数字产业集群化”

新质生产力是北京未来发力的重点。目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如何为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蓄势聚力?北京市经信局交出了“项目引领”的方案。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要初步建成公共算力供给体系,其具体承载项目落在了海淀区——2024年北京市将以海淀区为中心建成8000P算力左右的公共算力体系。另一个项目是创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将在2024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将建立完善的数据交易规则,建设跨境数据流动的交易体系。

“现在各个企业的数据不愿意共享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担心安全问题,我们就要建设一个可信任的数据中介,提供一个可信的空间和平台,让数据在此安全高效地流通。”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将用三年时间,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全部数字化转型。通过这些项目,来引领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打造新质生产力蓄势聚力。

你问我答

京津冀协同创新取得哪些成效?

何宏彬代表:当前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哪些成效?如何推动科技成果在区域转化?

市发改委负责人:一段时期以来,三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更加紧密,共同绘制氢能、生物医药等6条产业链图谱,并抓好落地实施。联合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签约项目152个,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连续两次举办京津产业交流合作对接洽谈会,签约项目41个,意向投资额超270亿元。同时,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支持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在区域进一步转化,下一步本市将继续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同时,抓好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统筹建立链长制,制定产业链延伸布局和协同配套政策,创新链主企业和领军企业协同服务机制,办好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

今年本市将出台两份工作计划,一是本市推动协同发展的工作要点,二是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工作和任务。今年,本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新“两翼”建设,其中一个重点就是雄安。我们要把支持雄安作为分内之事来推动落实。雄安新区整个城市已经拉开框架,特别是北京支持的学校、医院都已经开学、开诊了,后续重点就是做好对办学和办医的支持。

城市副中心基建有哪些新进展?

沈立军代表: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有哪些新进展?

市发改委负责人: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保持千亿元投资规模,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取得积极成效。例如,在综合交通体系方面,东六环入地隧道贯通,有效缝合城市空间,降低城市副中心过境交通影响。轨道交通M101线一期加快实施,“轨道+土地”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轨道交通平谷线、6号线南延、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同时,区域水环境也得到有效提升,开工建设温潮减河,推进北运河副中心段堤防加固、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项目,不断完善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推动城市副中心供水管网完善一期、广渠路东延给水等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优质供水覆盖范围。

市重大项目办负责人:京唐城际隧道段正在盾构施工阶段,城际联络线一期线路今年计划具备通车条件。

京唐城际全长148公里,起终点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站到河北唐山站,其中北京段9公里,分两段建设,建成后将实现从副中心的交通枢纽站始发和到达。城际联络线一期是从河北的廊坊东站开始到大兴机场,线路全长39公里,计划今年具备通车条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雷嘉 刘洋 赵婷婷 张月朦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