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产业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我国产业升级发展势头不减,高技术产业投资动力强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至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7.6个百分点,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上月大幅上涨4.4个百分点。近期各地相继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其中,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投资重头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显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出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其核心标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提升投资的精准性有效性。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产业水平。投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协同发力的结合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给生产力水平带来颠覆性影响。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仍然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不少瓶颈和短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亟待加大对制造业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这些投入既是当期需求,在未来产生高质量供给后,又会进一步创造有效需求。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了高效协同的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接近千万辆级别。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融入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产业生态正在全面重塑。数据显示,11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新三样”相关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44.5%、38.7%。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新竞争优势。当前,各地正加速布局竞逐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积极性很高,但需要提醒的是,未来产业在发展初期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回报周期较长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一方面,要耐心投。未来产业是“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要以长远目光、长足耐心培育产业发展壮大,支持鼓励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理智投。统筹考虑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合理布局,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避免一哄而上、内卷式竞争。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也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基数大、占比高,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要引导企业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投入,引导银行加大制造业重点领域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为重点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资金支持,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经营主体,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好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让民间资本敢闯敢试、敢投愿投,同时以更大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文/熊丽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