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热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
证券时报 2023-12-14 09:30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简称会议)在北京举行。对于会议释放出来的信号,券商迅速进行了解读。

多家券商分析师认为,今年会议内容相对去年表态更加积极,预计明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比今年会进一步发力,后续降准降息政策可期。

在产业政策方面,受访的券商分析师认为,新质生产力等提法值得市场关注,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不论是攻克“卡脖子”难题,还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都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技术攻关,在创新发展中占据主动。

财政政策力度有望提升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对此,中金公司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力度有望提升、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将高于今年:

一是财政政策总量方面,明年财政支出强度有望高于今年。此外,会议还提及“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城中村改造或被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

二是财政支出结构有望继续优化。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便是“有保有压”,一般性支出得以控制,但在社会保障和就业、国防、科技、教育等领域支出增速则相对较高,预计明年支出结构优化或继续进行。

三是预计财政减税降费力度有望高于今年。会议提出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提及减税降费,预计明年或有增量政策出台,力度较今年将有一定提升。

对于货币政策,中信证券则预计,明年货币政策整体偏稳,可能会适时降准以补充流动性,同时结构上可能会创新工具更加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货币政策的提法,由去年的‘精准有力’变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灵活适度的提法,叠加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两月同比负增长的现状,预计后续降准降息政策可期;‘精准有效’指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后市方面,上述领域有望获得更高效的信贷支持,加速成长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

五矿证券宏观分析师尤春野认为,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值得关注的变化是以往通常要求“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而会议中将“名义经济增速”拆解成了“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经济学含义虽然相同,但侧重点有明显变化。

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会议还提到,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呈现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特征。从宏观角度看,在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过程中,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不论是攻克“卡脖子”难题,还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都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技术攻关,在创新发展中占据主动。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解读称,“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及现代化产业的方面,增量信息显著,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本次会议将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重要性相比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有所提升。一方面,供给端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源头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另一方面,从政策端加大扶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发力空间。”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表示。

挖掘消费潜能重点方向浮现

此外,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或是2024年挖掘消费潜能的重点方向。”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或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在需求端,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完善投融资机制,支持新基建、新动能等,以投资带动消费;另一方面,在供给端,通过设备更新、相关设施建设等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以高质量供给带动潜在消费释放。

海通证券预计,2024年新型消费类别、设备投资、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或成为内需重要支撑点。其中,在推动消费方面,要“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要“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三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证券时报记者 孙翔峰 许盈)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