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足动物家族”齐聚国家自然博物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2 15:24

两足动物家族拥有哪些成员?直立行走会在人类骨骼上产生哪些表现?今天(12月12日)上午,“知行溯远——两足运动动物”主题展览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通过80余件标本及模型,向公众科普人类、部分古爬类、部分哺乳类和鸟类等具有两足运动特征的动物奥秘。

展出骨架

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层临时展厅,一件件骨化石和模型最为吸引眼球,其中包括发现于中非乍得的萨赫尔人头骨。展览信息显示,萨赫尔人生活在距今600-700万年前,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科化石,研究者认为萨赫尔人已能直立行走,并认为其是人类与猿类分野后向着人类方向演化的最早代表。

萨赫尔人头骨

如何通过骨化石判断是否直立行走?展览介绍,人类的头骨位于脊柱上方,枕骨大孔位于头骨底部,这里是脊柱与头骨相连的地方,位于脊柱里的脊髓通过此孔与延髓相连。在四足行走动物中、包括能直立行走的猿类,枕骨大孔位于头骨底部靠后的地方,而在完全直立行走的人类中,枕骨大孔则位于头颅底部。

科普展板

除了探讨了人类直立行走的特征,本次展览还介绍了人类骨骼应对直立行走所做出的适应性变化。以足骨为例,人类用两脚承载全身重量,与这一任务相适应的是“脚后跟增大”。人类直立时,重量的转移则是从脚后跟,沿着脚的外部到达脚掌,然后到达大脚趾,这种力量传导方式能使人类直立时可减少能量消耗。而直立行走姿态的完善,意味着人类向更广阔领域繁衍的可能性。

金雕等动物标本

除了人类,本次展览还介绍了其他两足动物类群,如部分古爬类和鸟类的两足对环境的适应。在展出的动物标本中,不乏金雕这样的大型猛禽。

通过本次展览,观众可以全面了解人类自身的运动特征,以及其他两足运动动物类群,深入理解动物运动形式的适应性演化。本次展览为免费参观,将展出至2024年1月28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