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总和“85+”,阿丽娜们却跳出了毫不做作的青春纯爱
北青艺评
2023-11-30
+ 关注

2023下半年的北京舞台可谓神仙打架,国际知名团体、大咖大腕纷至沓来。仅芭蕾领域,莫斯科大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两大“俄罗斯艺术航母”隔空打擂:一个是阵容强劲,几乎全团倾巢而出;另一个是战线绵长,在中国巡演长达一个月之久。这些,对于“空档”了好几年的中国观众而言都是莫大的福音。

而11月的北京芭蕾舞台,焦点聚在两台演出——美国芭蕾舞剧院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五场的《吉赛尔》和芭蕾明星阿丽娜·科约卡鲁在北京喜剧院带来的Gala(荟萃)演出《阿丽娜和她的朋友们》。二者一个是老牌的国际芭蕾名团,一个是老牌的国际芭蕾巨星。虽然两台演出都有遗憾之处,但都彰显出“老牌”的价值所在,令人深切体会到“底蕴”二字对舞台艺术的重要意义。

《阿丽娜和她的朋友们》

ABT:实力犹存的“半部好戏”

美国芭蕾舞剧院(简称ABT)成立于1939年,是芭蕾艺术美国流派最重要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之一。虽然与动辄诞生于几百年前的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的芭蕾舞团相比,确实算不上历史悠久,然而发展势头之迅猛、剧目储备之丰富、人才队伍之繁盛,使其成为世界芭蕾版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乐观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动感炫技的表演风格,更是引得追捧无数,在2006年被美国官方认定为“国家芭蕾舞团”。

在曾经频繁的国际艺术交流中,ABT来中国巡演的次数却屈指可数。最早的一次是在2000年的上海,此后直到2009年才迎来首次北京之行,而后2013年再登北京舞台,距离今年的造访已过去了十年之久。

美国芭蕾舞剧院《吉赛尔》

此次ABT在国家大剧院带来了浪漫芭蕾代表作《吉赛尔》。这是比我们熟知的《天鹅湖》《睡美人》《堂吉诃德》等古典芭蕾更早期的芭蕾样貌,还没有那么高度程式化的舞蹈结构与样式,也更加注重“剧”的演绎。第一幕的乡村生活场景与第二幕的墓地幽灵画面风格对比鲜明,不仅带来截然不同的观演体验,更是对舞团综合实力的考验。

初看ABT的《吉赛尔》,上半场非常吸引人,新鲜独特之处并不仅仅来自舞蹈本身,而是整体性的美感和风格的动人。制作是这一版《吉赛尔》在舞蹈之外鲜明的优势,那似乎是一种电影化的处理,舞蹈、表演与整个舞台的色调、服装、舞美、音乐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幽幽淡淡、轻轻慢慢的调调。特别是光影与节奏,观者仿佛走进了一部文艺片的画面,一切都往清淡处描绘,但其实作品的每个方面和段落都达到了风格的高度统一,最终让这种“淡”反而形成了一种特别“强”的吸引力。

我甚至觉得这个版本的《吉赛尔》在特意制造一种与观众的疏离感,不像一般作品想要掀起一股风浪把人裹挟进去。剧中没有常见的偏夸张风格的舞台化表演,哑剧表演的动作幅度比一般演出小且轻,舞蹈动作间速度的变化也不太鲜明,完全不会特意招摇地吸引观众注意什么。就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让人跟着舞台上的一切一起滑过时间,作为站在镜框外的观察者从自己的角度发现美。这种观演体验在芭蕾演出中太独特了。一部老戏还能做出这样的新意,真令人佩服!

虽难掩颓势,却保有大团底蕴

这版《吉赛尔》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美国流派和其他风格的不同,也不是浪漫芭蕾和古典芭蕾风格的不同,这分明和ABT以前的风格也非常不同。不知这样的处理是否得益于去年底上任的艺术总监苏珊·贾菲——她的女性视角为这个由男性艺术总监执掌了30年的舞团增添了一抹温柔的色彩。虽然新颖的风格未必能合每位观众的口味,也势必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高度统一化的制作自有其高级与高明之处,需要审美、底蕴、人才、财力等作为支撑才能完成。

然而大团颓势也是有迹可循的。至少从我看到的11月10日这一场而言,两位主角伊莎贝拉·博伊尔斯顿与安主源并不适合自己的角色,技术动作完成得很好,但表演不够动人;“农民双人舞”的两位演员技术上有明显短板,特别是男演员非常缺乏高度的跳跃,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女子六人舞”更是在舞姿、节奏、整齐度上都不得不打出一个不合格的成绩……只不过舞台上营造的整体氛围太好了,感觉这一切都可以被原谅,甚至产生猜测,是不是这种极其用心的处理,正是世界范围内演员整体水平下滑趋势下的一种另辟蹊径?

而后上演的第二幕似乎在某种程度证实了这一点。太过干净纯粹的森林墓地场景和幽灵群舞,让“手段”都没有了使用的余地,舞团昔日光芒的消退立马显露出来。男女主演虽然动作完成度很高,甚至在技术层面都有很突出的亮点,但是人物塑造的不及,离开人群的陪衬更是难以掩饰;中国演员李方齐饰演的“鬼王”美则美矣,却缺乏角色需要的气势与凌厉;经典的群灵起舞场面更是有动作和队形不齐、动作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犹记2009年的北京巡演,那个诸神林立的ABT散发着何等璀璨的光芒,而有谁又能想到,那已经是一个黄金时代的尾声了……

但不偏爱、不尬夸而是很真诚地说,即便ABT整体颓势难掩,但仍努力寻求突破,尽量扬长避短地呈现“半部好戏”,就仍然是老牌大团的气势与底气。让人相信ABT终究还是满怀热血与激情、充满能量与活力的“芭蕾梦之队”。

阿丽娜:巅峰之后,如入化境

11月15日,《阿丽娜和她的朋友们》中国巡演最后一站的首场演出。在此次巡演走过的四个城市里,演出场地皆是不算主流的剧场,与主角阿丽娜·科约卡鲁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前首席演员、国际大明星的地位不相匹配。北京站的演出更是宣传缺失,在常见的售票平台上也难见其踪影,票房销售自然不佳;狭小的舞台让旋转与大跳难以施展;灯光音响的不专业给演出带来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观众席里的盗摄、闪光灯更是疏于管理。

但这都不能掩盖九位芭蕾明星的光芒,他们以极高的艺术水准与超强的敬业精神,带来了这个秋天北京最为惊艳的一台演出。42岁的阿丽娜更是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明星”地位,那是真正的明星,是无需任何头衔与奖项的加持,只要站上舞台,自己就会发光的明星!

实话实说,岁月不可能不给一个舞蹈演员减分,阿丽娜也早已过了技术的巅峰期,不再有那么长时间稳定的足尖技巧、不再挑战空中抛接、不再那么快速平滑地旋转……但是阿丽娜的表演证明,一门艺术所有的规则都是为了帮助人去更好地呈现美。而如果能够修炼到如入化境,便可以突破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去创造更高阶的美。如同一个书法大家不用再想着点为侧、横为勒,哪怕起笔有误依旧可以运用纯熟的技艺和审美让一个字形神兼备。阿丽娜便是如此。哪怕她减了难度、没发挥到位、力不从心,都依旧可以令人认可、信服。她不需要通过完成芭蕾的规则来证明自己,她早已将那些规则融化进血液,成了创造美的利器。

阿丽娜与她生活中的爱人约翰·科博格带来的现代作品《无人区》,出自已故编舞家廉姆·斯卡利特之手。仅这一条就让人湿了眼眶,这么久过去了,阿丽娜还在用作品的上演来对这位满怀愤懑自杀的前同事表达着纪念——她大可以避开这个满是争议的人,但还是挑了他的作品。而作品的主题是怀念战场上逝去的爱人,更是令人唏嘘。约翰演绎的魂灵式的人物,仿佛和阿丽娜一起完成了一幕性别对调的《吉赛尔》;那些悠远绵长的舞姿仿佛在舞台上一字字写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刻骨的爱与痛揉碎了一分一分地告诉你,把苦剥开了摊在味蕾上,让你无处可逃……这部作品是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为纪念一战结束百年制作的名为《Lest We Forget》的演出中的一个片段。这份立意足以令人对阿丽娜的剧目选择肃然起敬。

踏上基石,又成为新的基石

仅一个节目即可值回全场票价的,是阿丽娜与来自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明星弗里德曼·沃格合作的《茶花女》“白色双人舞”。这对惊为天人的搭档站在一起,即便不用跳舞都美得沁人心脾。虽然两人的实际年龄加在一起已经超过85岁,却纯粹地用舞姿诠释出了“青春无敌”四个字——再也没有哪个“玛格丽特”能如阿丽娜一般“少女”,真正的少女也做不到。那是一种被爱情沁润后,由心灵深处激发而出的少女情怀,是甜蜜到近乎黏腻的无限柔情。任何人这样演都会做作,但阿丽娜完全不会让人觉得尴尬,只会感同身受,看得嘴角上扬。

弗里德曼则是真正的“青春少年”,眼里有星星在闪,那是爱的光芒,是对爱人看不够的留恋,是可以奉上一切的极致宠溺,是生命里的阳光要尽最大努力照进“玛格丽特”那斑驳心灵的无限渴望。这是一对真真正正在拼命相爱的人,是下一秒就死去也无憾的幸福。如果这样一直演下去,到最后一幕结局时注定让人心碎……

最令人心动的有两个瞬间。一个是“阿芒”在舞台中间起舞,“玛格丽特”围绕着他一圈圈奔跑,那么恣意快乐、纵情挥洒,不用做什么舞蹈动作,她就是流动的美;另一个是弗里德曼把阿丽娜放上肩头,让她如飞翔般沿着舞台斜线冲到台前,动作中微妙的速率变化在人心里划过一条完美的弧线,是心脏跟着一起颤抖了一下的不设防的撩动。

此外,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席瓦吉姆·穆达吉罗夫的轻盈与稳健;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古巴首席奥西尔·古尼奥将身体优势发挥到极致,将动作提升到了难以想象的速度与难度;同为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的独舞演员比安卡·特谢拉在表演中带着女演员少有的英气等等,都是这场演出的亮点。

不难看出阿丽娜挑选的和她同台的“朋友们”,都跟她有着相似的风格:舞蹈方面以稳取胜,即便炫技也都是在稳当的前提下,让动作尽在控制而不会没有节制地挥洒;另一方面,戏剧性深植在他们演员表演的基因里,即便是演绎高度程式化的古典芭蕾作品,也都有对人物、性格、情节、情感的个体理解和表达。而这两点正是阿丽娜几十年舞台岁月沉淀下来的审美取向,也正是她能够走得如此长远的基石。

所有舞台艺术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艺术,每一代传承者的观念和表达,都影响着艺术未来的走向。感谢那些“老牌”名团与明星一点一滴的继承与发扬,他们踏上了基石又成为了新的基石,让艺术的薪火不灭,温暖世界。

文|怅怅  

摄影|王晓溪 方非

编辑/于静

相关阅读
“最难”芭蕾舞剧《舞姬》,为何有时少一段?
北青艺评 2024-11-12
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再登国家大剧院 艾夫曼芭蕾舞团演绎不朽经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7
谭元元:48岁这一年,从舞者到艺术总监
上观新闻 2024-08-04
中外芭蕾名家齐聚 经典舞蹈片段轮番上演 第六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收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6
2023舞台盘点|接续孕育新辟 归来眺望未来
北青艺评 2024-01-01
回望2023古典音乐舞台:春来再相邀,也多新友,也多故交
王纪宴 2023-12-26
迪丽热巴新疆舞跳出了圈 “花少团”掀起“丝路”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3
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心理芭蕾激情燃烧爱的代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