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人才“订单化”渐成趋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9 11:25

不久前,一则“职业学校领导从学生实习中谋取巨额收入”的新闻让职校学生实习乱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职业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职校生们正在经历怎样的实习?而这些实习又能真正帮助学生们就业吗?为此,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展开调研,并于近日发布《2023职校学生就业实习现状》。

76.4%职校生有实习经历,多种实习模式并存

现阶段,各职业院校都在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学生岗位实习则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在参与调研的1420位受访者中,76.4%的职校生受访者表示有过实习经历,22.2%的受访者是在读生并且即将实习。

由于合作企业及合作专业的不同,部分职业学校同时存在着几种实习模式。其中,“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受关注程度高。前者是指学生前两年时间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帮助学生统一安排实习单位和岗位;后者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到企业实习以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一线岗位持续短缺,“订单培养”受企业重视

有些学校不能给所有学生都提供实习岗位,或者学生希望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的方式。此次调研,近五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项。此外,“订单培养”近几年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由于一线工人以及相关技术岗位的短缺,不少企业和工厂纷纷选择与学校合作。其课程设计主要从企业用人需求出发,把重点定位在学生的特定技能培养上,学生在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

具体看不同专业的选择,汽修、语言等专业比较常见“实践结合”,即学校拥有学生实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搬到车间和实验室里,在学的过程中完成了实习的环节。财务、会计等专业比较常见“模拟实习”,即学校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课堂模拟实习。

职校生实习诸多乱象,9%受访者甚至没有实习工资

一直以来,职校学生实习管理存在诸多乱象。具体来看,“从事简单重复劳动,实习内容过于单一”(46.7%)、“实习报酬较低”(33%)、“企业对学生不够重视”(31.1%)、“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低”(30.6%)、“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18.9%)是参调学生最在意的问题。

关于实习报酬,《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明确要求:实习单位应予学生适当实习报酬,原则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工资标准80%或最低档。此次调研中,4成受访者表示实习工资不低于这个标准,31%认为自己的工资远低于这个标准,甚至有9%的人表示“没有实习工资”。

根据《规定》要求,实习内容应基本覆盖专业所对应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原则上不得跨专业大类安排实习。此次调查显示,参调人员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总体较高,54.3%的人选择“比较匹配”,分别有19.8%和18.4%选择“一般匹配”、“非常匹配”。

访谈中,参调人员根据实际感受的满意度对实习过程进行打分,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最低1分,最高5分)。调研发现,来自重点院校的受访者对实习经历的评价高于普通院校的受访者,前者选择“5分”、“4分”的比例分别高出后者12个百分点、1.04个百分点。

职校生投递行为更为谨慎,工程机械类岗位更受青睐

在“就业or升学”的选择上,近6成职校受访者选择“直接就业”,29.7%选择“升学深造”,10.4%将目光投向考公。结合宏观形势分析,高职学生直接就业的比例较高,中职/中专学生升学的比例较高。今年5月,新版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使得中职学生升学渠道更加顺畅。

不过,有相当一部分职校学生对进入工厂、车间等岗位的兴趣不大。此前曾有机构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3.97%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一线基层岗位,仅32.8%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发现周围同学毕业后会选择电工、焊工等实体经济岗位。

从整体就业市场的需求来看,数字化、智能化趋势驱使所有行业的企业都往“高科技属性”靠拢。面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的变革,职业教育院校也应在产教融合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行业发展、产业变化、技术创新的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