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证书装订起来,比一本教材都厚。”这是一名自称“薅证族”的网友发布的评论。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薅证族”,他们会晒出自己获得的种种证书,并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拿证心得。甚至有人称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拿到345本证书。
这些网友“薅证”的理由很多,有人称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他人提供职业规划,因此自己的“薅证”经历也能用来指导客户;也有人表示“薅证”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过一些“薅证族”也坦言,有的证书其实只需要看看视频就能获得,含金量较低,甚至还有的证书在他们看来,是发证方的骗钱行为。教育专家表示,年轻人深造和求职时有足够的证书就够了,证书并非多多益善。一名人力资源经理也表示,求职者简历中展示一个曾参与过的好项目可能比几十份证书更有说服力。
3个多月“薅”走50多本证书 涉及心理、法律、医学等多种领域
蒋玖(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她从事的是给他人做职业规划方面的工作,平时经常会对接大学生、高中生等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这些人在申请留学或读研深造时,除了在意自身学术水平等硬指标,还很关心自己的各种软实力,而这些软实力往往需要通过考取各类证书体现出来。蒋玖表示,她的很多客户表示,希望能考取更多的证书,给简历添彩。
通过自己考证,了解各种证书的获取途径,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了蒋玖“薅证”的契机,她表示,从今年7月底到10月底期间,她“薅”到了50多本证书。
北青报记者在蒋玖的个人社交平台上看到,她发布的各种证书涉及心理学、商务营销、新媒体运营、法律、医学等多种领域。除了分享自己的证书外,蒋玖还会发布一些获取证书的教程。
今年8月,蒋玖称她“薅”到了一份国际知名大学医学院的证书。该证书开头印有该医学院的院徽,证书中用英文写道:兹证明蒋玖参加了2小时的《患症后的健康:癌症患者的初级护理》课程,并以此证明其可以获得相应项目的学分。证书末尾还有该学院医学继续教育负责人的签名。蒋玖说,这份证书是通过学习平台在线学习获取的,获取过程中也不需要花钱。
除了在线学习平台,蒋玖也会在多种多样的网站上“薅证”。她在8月发布了一份食品安全类学习证书,称这份证书来自一个“在线设计各种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识的购物平台”的免费测试,只需要提供姓名和邮箱,就可以在44个相关主题中进行答题。蒋玖展示的证书显示,该平台确认其成功完成了网站上的“食品安全”主题在线问答测试。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蒋玖分享的几乎每一条“薅证”经验下,都有网友留言说,想要“按图索骥”一起“薅证”。
证书获取门槛高低不齐 有证书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拿到
“我‘薅证’的目的是想为我的客户服务,所以我还是尽可能有目的地去选择更有含金量的证书。”蒋玖表示,她最看重在线教育平台以及课程内容本身的质量,“一些由大学自主开发的在线教育平台发布的课程资源质量相对较高,有些国际知名高校自己开发的继续教育平台,不但有在线课程,甚至还有线上研讨会,可以进行交流。”
蒋玖表示,证书获取的门槛高低不齐,有一些证书只需要看相应的课程视频后,完成几道测试题就能获得。课程所需时长从一两个小时到一两天不等。
“有一次,我想要考取一份法律方面的证书,在线平台提供了系统的课程,讲课内容很详细。最后考试拿证时我发现,我要完成近60道题,正确率要超过80%。第一次考试就没能通过。”蒋玖说,平台规定她首次落榜后24小时就要再次参加考试,准备的时间很短,重新考试后,她发现题目都是新的,知识点也很密集。“这本证书算是拿得比较艰难的一个了。”
但她也坦言,在“薅证”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注水”严重的证书,“我曾接触过一个关于个人理财的证书,只需要看视频就能直接拿到,我觉得这样的证书含金量不高,就没有给其他人分享。”
“薅证”达人称一年多拿到345本证书 有证书系电子游戏粉丝创办的机构颁发
在不少“薅证族”眼中,郭先生是“薅证”达人,他称自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345本“薅”到的证书。
郭先生表示,2022年他一度在家赋闲,为了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他在2022年9月开始尝试“薅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他平时会和女朋友一起检索各地能够取得的证书的线索,下班后抽时间修读相关课程并考取证书。
郭先生和蒋玖一样,在其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在线教育机构颁发的证书。比如他曾考下了杭州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培训(普及)证书”,这在他看来能在危急时刻救人一命。他还考下了江门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颁发的“蛋糕卷”课程证书,这类证书在他看来虽然学到的是入门知识,但能给很多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相比蒋玖,郭先生还会“薅”走很多机构的会员证。今年9月,他“薅”走了某工程类协会的会员证。在社交平台上,郭先生说他在该协会的网站上登记了信息,虽然网站提示办证要收费,但他先点击取消缴费后,网站仍然给他颁发了会员证。郭先生称,该会员证还可以在学会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验证。
此外,郭先生还会“薅”一些他称之为“千奇百怪的证书”。他曾展示过一份“巴雷特警务硕士证书”,证书上显示的颁发方为“巴雷特大学”。但实际上,这所大学是一款外国电子游戏的粉丝创办的,获取这份证书的门槛包括发送一份“射击成绩达标”的证明,这份证明可以来自各种射击类电子游戏的虚拟射击。
“薅证”者称有人为补助“薅证” 也有人目的是猎奇 有机构专门销售证书牟利
“我们有一个‘薅证’的群,里面有300多人,大家会互相分享如何考取证书,也会分享各类证书的用途,比如有些证书考取后可以领取人才补助,有些证书有利于获得相关优惠等。我感觉群里大部分人‘薅证’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有一部分人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在做这件事。”郭先生说。
郭先生表示,他也遇到过一些依靠销售证书牟利的机构,“这些机构一般注册在境外,希望学生能够花钱买证书。但实际上这类证书没有什么价值。”
教育专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薅证”更有意义
为何会有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薅证”呢?“薅证”在求职等方面是否真的有用?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部分年轻人热衷于薅证,可能是为了满足他们在就业、工作或者其他方面需求的一种期望。
储朝晖认为,证书的价值和意义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评价一张证书的价值,要相对于具体的人,对他的生活、职业而言具体衡量。对于证书能否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评判标准,储朝晖表示,“证书和能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关性,但如果是想要求学深造和求职的话,有相关足够的证书就可以了,不是说多多益善,一定要分清楚。比起考一些证书,年轻人把目光瞄准到一些实际问题,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解决真正的问题,这是更有价值与意义的。”
北京一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她看来,求职者的证书并不是越多越好。“有些知名的语言类或技能类考试的证书,比如托福、雅思等英语成绩证书能够证明求职者的英语能力,招聘者一般会比较重视此类证书。”
“一个求职者如果拿出几百件证书,虽然看着很厉害,但仔细一想就知道,一个人精力毕竟有限,这么多证书显然不可能每个都是花至少几个月准备考下来的。所以这些证书大部分都不会有太高含金量,结果反而可能不会给招聘者留下好印象。”该人力资源经理表示。
在她看来,求职者的简历中最有说服力的内容并不是证书,而是其参与、主持过的项目,以及发表出的成果,“这些东西最能证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将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的能力,一个好的项目可能比几十份证书更有说服力。”
实习生 徐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朱葳
校对/王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