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大学英语教学
人民网 2023-06-11 09:00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大学英语课程面向所有非外语专业的广大学生群体,应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桥梁,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引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家国意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人才。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对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与性质”提出明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已成为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英语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的理念,坚持鲜明的育人导向。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教育学生,教师先行。“课程思政”,首先受到精神洗礼的是教师,受到行动感召的也是教师。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学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不断增强理想信念和思政元素挖掘能力,以更好满足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应把思想政治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学习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可用“课程思政”团队建设的形式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研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内容。时刻清楚了自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才能坚定步伐、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思政不仅要进课程,更要进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推行思政教学,教学内容是“主心骨”。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要以突出院校育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努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学英语课堂承担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关于国家政治意识、文化道德的阐释,有效地将充满人文价值和中国文化思想精髓的学习语料贯穿课堂,融盐于水、润物无声地让学生品味“中国味道”,使学生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

考虑到外语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是关于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更要以“四个自信”为引领,帮助学生用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使学生在面对大量不同价值观念和文化信息的输入时,站稳政治立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推动力源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内涵挖掘能力和思政评价能力。要充分发挥“科研反哺教学”的作用,通过对“课程思政”理论、内容、评价方式的思考和研究形成论文成果、申请科研项目,从而进一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此外,高校大学英语部门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诸如外教社、外研社等各级组织机构举办的外语教学大赛,使教师通过竞赛促进自身和团队的理论学习,通过“以赛促教”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所有大学英语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让“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文/郭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