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部作品《白洋淀上》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5 15:13

2月22日,由作家出版社、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作协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长篇小说《白洋淀上》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作者关仁山历时6年完成的这部117万字作品,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背景,讲述白洋淀王家寨王永泰老汉和家人朋友以不同方式投入新区建设的故事,展现了由此带来的文化新变和人的新生。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致辞讲到,《白洋淀上》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首部作品。关仁山在雄安新区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文学积累,他全身心投入,精心打磨,这部作品既是“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重要创作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出版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作品以大格局、大视野、大气象史诗性的呈现了百年白洋淀,也艺术再现了白洋淀人的精神裂变和灵魂新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乡村书写,呈现了现实主义美学的独特观察。

文艺评论家胡平发言说,关仁山在《白洋淀上》里从百姓视角出发,运用了乡间叙事方式,是一部史诗级现实主义文学巨著。2017年中央宣布雄安新区规划关仁山同步进入现场,得以有机会详细了解原来渔民们的生存状态,进入城市建设的现场,直到2022年定稿。雄安新区的山乡巨变符合“创作计划”的主题创作,《白洋淀上》的一百多万字与山乡巨变的“巨”字紧密相扣,写透了雄安新区的乡土民情和历史文化底蕴要素,通过白洋淀的发展写新区,通过写人的命运变化写时代的变化。为了抓住读者增加吸引力,作者不断活跃情节增加悬念,极大提升了作品的趣味。

张陵评价,关仁山在这部作品发挥他农村题材作家的优势,向经典致敬和学习,又不能受经典作品的影响,而要有所突破,要研究经典的规律又不能为其所限制。作家深入生活,研究农村,研究农村的人、事、矛盾,乡村变迁折射出城市的建设和变化,城市建设又反哺农村,带动农村建设带来变化。关仁山的小说语言带有河北燕赵悲歌的气派,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合情合理,令人印象深刻。这部作品不仅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首部作品,也是写雄安新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在张清华看来,首先《白洋淀上》是当前关于重大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处理当下题材是个非常大的难题,很多作家处理当代历史都使用了怪诞笔法,很少有作品能够用写实的写作方式,或者流于现象的堆砌,完成度相对比较低,关仁山是难得的探索者。第二是现实主义的笔法,作者是沉降于生活的底部,写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伦理的变化,还有由乡村转换为城市的变化,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各种深层问题。再一个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层次和细节的真实性,让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作家李洱从《荷花淀》说起,决定一部小说可以取得多大成就的重要人物,一般是传统的男性权力的父性形象,到关仁山笔下变成代表传统的、母性的、饱经屈辱的女性形象,既温柔敦厚又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形象,这和后来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纷纭复杂变化的生活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是这部小说里非常大的成就。小说非常敏锐地触及到一部分作品中容易被忽略的正面描述的层次感,也就是农民在面对国家资本、私人资本时表现出的无畏、迷惑、弱小,以及政府和民间力量最后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就和收获。

作者关仁山最后发言,“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会带来现实主义乡土文学美学原则的崛起。这个时代的政治风气和时尚会影响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作品又会对社会风气和时尚产生深广的影响。新时代山乡巨变,虽然普遍存在矛盾,前进的道路上有问题、困难和阻力,然而如果能以多元的目标认知、概括时代,并与文学中的人类命运、价值关怀、国之大者理念相结合,从而实现大与小的融合,传统资源与现代性的嫁接,写出社会大变革背景下成熟的艺术文学想象。希望这本书作为计划的首部作品的砖抛出去之后,会引来更多文学前辈、文坛新人的好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大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