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养老理财要为金融供给侧改革下好“先手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1 14:00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终于上线了。2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正式发售。至此,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货架”终于集齐个人养老金储蓄、个人养老金理财、个人养老金保险、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四类产品。据介绍,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全部为公募类净值型开放式产品,其中新发产品5只、存续产品2只,除1只产品为混合类产品外,其余6只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自《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落地,我国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试点一年多来,各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募集及运营情况备受市场关注。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发售节奏不断提速,从销售情况来看,多数养老理财产品在募集期结束之前就已提前售罄。业内人士表示,养老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欢迎,首先是因为第一支柱对财政补贴依赖度日益加深,急需养老理财产品等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补位;其次是养老理财产品业绩基准较高,收益率对投资者吸引力度较大。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向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阵营不断壮大,银行理财市场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围绕“养老”“ESG”“专精特新”等主题积极推出不少创新类产品。业内人士认为,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角度来看,未来银行仍要加大研发特色产品的力度,更加精准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现有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平衡问题也愈发凸显,集中表现为“第三支柱”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央行此前发布的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提出,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有序扩大养老第三支柱投资的产品范围,允许银行、基金、保险等各类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发挥自身行业特点,为第三支柱提供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 

此前,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通知,明确此次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范围是“四地四家机构”,即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试点期限为一年。在试点阶段,单家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同时要求四家试点机构做好产品设计、风险管理、销售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等工作,严格按照理财业务的现有制度和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要求,确保相关业务审慎合规,守住风险底线,保障养老理财产品稳健运行。

相较于已有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之所以此次要选择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来拓展养老投资渠道,是因为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理财参与养老金投资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银行服务的个人客户广泛,能够有效拓宽养老产品的覆盖面;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实践,银行理财团队具备宏观经济研判以及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能够为养老产品带来长期稳健的收益。

将银行业纳入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满足第三支柱账户持有人不同的风险偏好,实现产品配置的互补,而且有助于加速整合统一账户平台的进程,迅速推广普及第三支柱。一方面,这有助于培育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长期收益、价值投资创造价值、审慎投资合理回报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融资需求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资金。

养老理财产品是符合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采用稳健资产配置策略的理财产品。养老理财产品需要投资策略稳健、风控管理审慎、功能设计精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做出差异化的投资安排,养老理财产品有三大特点,一是要符合长期养老需求,二是要符合生命周期特点,三是要采用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其目的是拓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渠道。与一般理财产品相比,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实施非母行第三方独立托管,产品投资期限较长。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内的金融理财产品不可谓不多,但适合养老用的理财产品几乎没有,可是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又是实实在在的。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是银行业、保险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养老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鉴于中老年群体风险偏好比较低,如何做好收益性和稳健性的平衡,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是很大的挑战,投资者教育也是很大的挑战,试点机构要对这一工作进行加强,这将有助于投资者“早筹划、早布局”,让养老理财产品真正成为我国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吴学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