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岂能沦为实控人“摇钱树”?上交所重拳出击严打资金占用
证券时报 2022-12-16 21:59

资金占用是资本市场的顽疾,严重破坏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底线、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对于此类市场影响重大、触碰监管底线的恶性违规,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坚持全面落实“零容忍”要求,紧盯市场乱象,予以严肃惩处,切实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据统计,2022年以来,针对资金占用违规行为,上交所共对29家公司采取纪律处分和监管警示,共涉及36名控股股东、实控人及98名董事长、董秘、财务总监等董监高人员,其中对8家公司予以公开谴责,对8名主要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违规隐蔽 难逃法网

从违规情形来看,相关行为的隐蔽性越来越强,以预付工程款、拆借备用金、隐瞒关联关系等形式,将资金转移至控股股东方,资金流转链条变长。

如*ST未来,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无董事会、股东大会等支付审批流程的情况下,就将公司资金划至第三方银行账户,而最终资金流向间接控股股东,当年累计发生额高达31.49亿元,2021年期末尚有15.84亿元占用余额。该公司存在巨额资金占用,还存在大额违规担保,内部控制严重失序,且未能及时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上交所对公司予以公开谴责,公开认定实控人暨董事长3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始作俑者 顶格处理

在加大对此类恶性违规惩处力度的同时,上交所也更加注重精准监管,对违规行为的“始作俑者”强化追责约束机制,从重甚至顶格处分,旨在抓住“关键少数”、提高违规成本。

如退市济堂连续四年在未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审批流程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向控股股东方累计提供非经营性资金达25.92亿元,其中甚至涉及募集资金1.35亿元,情节恶劣。

对于上述资金占用,结合财务造假、违规担保等事项,上交所对实控人作出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终身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的顶格处理,对参与实施资金占用的时任财务总监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10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对其他董监高等责任主体予以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

背信弃义 绝不姑息

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完善治理结构,是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内在要求。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规行为,反映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严重缺乏独立性,相关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滥用股东权利,把上市公司当做“摇钱树”,严重背离诚实信用和合规要求,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对此类恶性违规,上交所予以严肃处理,对主导、组织和参与实施相关违规行为的责任主体绝不姑息,对涉嫌背信损害公司利益违法犯罪的,将依规上报中国证监会,移交公安机关查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就行政监管查实的违规事实及时启动纪律处分程序。

高质量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交所将继续贯彻“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做好上市公司日常监管工作,引导和督促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诚实守信、规范运作,专注主业、稳健经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张淑贤)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