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高血压“降标”,防治该下狠手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5 15:41

我国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日前发布,该指南形成了针对高血压的44个关键临床问题和102条推荐意见。其中,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此前,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11月15日《北京日报》)

在过去,处于这10毫米汞柱中的人,虽然已快踏进高血压的“门槛”,但毕竟处于“门外”的临界点,属于亚健康状况。按照新诊断标准,这部分人会被划到患者的范畴,预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从目前的2.45亿增至约4.9亿,这次调整的影响范围之广,可见一斑。

此次“降标”,对民众的心理也将产生很大的冲击。生活节奏这么快,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忙”成为主基调,“拖”就容易成为对待慢性病的手段,别说“治未病”,“治已病”也有难度。再加上高血压是慢性病、老年病,一旦开始药物治理,往往需要终身服药,因此在将病未病时,很多人不太在意,认为等到病后再作打算不迟。但临界变成确诊,治还是不治就成为绕不过的问题,这会让这部分新增患者感到很纠结。

但不管怎样,也必须看到这次调整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我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经过了几次下降,每次下降,都因为对高血压病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也因为民众对健康的要求更高。这次也是如此,当前高血压已成为健康的头号威胁,尤其是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眼底等处的并发症,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一旦出现并发症,不仅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下降,而且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将关口前移10毫米汞柱,并发症发病率有望明显下降。

为了顺应这一变化,民众就该对自己狠一点。锻炼身体、控制体重,“迈开腿”不能再等了;减盐限油、戒烟控酒,“管住嘴”要有更大力度;涵养包容平和的性格,学会给自己减压,不过多熬夜等,生活习惯和心态的改变也应提上议事日程。血压已达到需要药物治疗的“高度”,就应该接受规范化诊疗,不被“一包药治断根”等虚假宣传所蛊惑。

此次降标,对于社会也是一次综合能力测试。高血压患者数量大幅增加,专科医生够不够用,高血压门诊会不会太挤等,是医疗机构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造册登记和日常指导,是公共卫生的重点内容,这方面的投入应加大。“神医”“神药”借机煽动“恐高情绪”,让人“谈压色变”,进而浑水摸鱼,此现象或许会增加,监管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

总之,降低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为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这一降一升之间,需要用行动作为连接桥梁,个人、医疗机构、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配合必不可少。这10毫米汞柱在社会上掀起的巨浪,终将变成滋养全民健康的甘露,让这个标准带来的健康红利惠及全社会。

文/罗志华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