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中心任务为推进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北京日报 2022-10-22 19:58

盛会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一重要论断,承载着全党全国人民的新期盼,发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奋斗的动员令。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成就了昭如日月的伟业,谱写了震古烁今的史诗,迎来了民族复兴光焰万丈的日出。正在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更是面向未来的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这个百年大党将如何续写光荣与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通篇彰显着“使命型政党”的鲜明特征。“中心任务”的明确,体现了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执着和坚定,彰显了谋划复兴伟业、擘画强国蓝图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同时在百余年的接续奋斗中,深刻洞察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据此明确党的中心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我们将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作为中心任务,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着眼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百余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完成“中心任务”的接力奔跑中,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串联起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与此同时,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也提醒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新的历史使命。

在新征程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眼于此,我们党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深刻体察。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式的现代化,而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份中国式现代化方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今天该如何践行初心与使命的作答,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水平的又一次提升。

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明确任务才能有的放矢。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中心任务”的明确,无疑会使全党上下进一步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行动上统一步伐,不惑于纷乱现象,不畏于艰难险阻,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气度。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任何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特别是个别国家正试图掀起“新冷战”阻挡和打断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锚定“中心任务”奋勇向前,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团结就是力量,只要96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一定能以自己的确定性对冲外界的不确定性,跑好复兴路上这一棒。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周密系统的长远规划,让我们党带领一个矢志复兴的民族穿越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风雨雨,一步步稳健走到了距离梦想彼岸最近的地方。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心任务”的接续中,中国必将风雨无阻、勇往直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张月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