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水浸不烂火烧留痕 “世界上最贵的泥”有何玄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8 16:00

近日,B站上一则热门视频《承包一片藕塘!抽尽藕杆里的藕丝!只为做一块比黄金还贵的泥?》,让大家认识了龙泉印泥。“冬不凝固,夏不走油;水浸不烂,火烧留痕”的龙泉印泥,倾一生心血,凝千年国色,让人再度领略到了国潮顶流的魅力。一块小小的印泥,究竟有何玄机,价值比黄金还贵呢?

“盖章狂魔”乾隆帝一见倾心

龙泉印泥从此名扬天下

印泥,古代又称之为“丹泥”“印朱”等。南朝梁代的《文心雕龙》中已出现关于印泥的记载。唐宋时期,随着书画艺术的兴盛,印泥制作技艺不断进步。印泥被誉为笔墨纸砚之外的“文房第五宝”,可见其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

古人好印,进而也对印泥要求极高,清朱象贤《印典》引王兆云之言:“印固须佳,印色复不得恶。譬如虎丘茶洞山岕必得第一第二泉烹之,又如精毫非得妙墨名砚亦不能佳”。在中国古代印泥的历史中,杭州潜泉印泥、漳州八宝印泥、常州龙泉印泥脱颖而出,分别拔得头筹,并称为“中国三大印泥”。

大约在康熙年间,常州府有一名为刘文高的秀才,颇通医术,对印色也深有研究,他融贯古今,特创了一种印泥制造法,号为龙泉印泥,并以此创建了“璟玉堂”专售龙泉印泥。

乾隆二十二年,要赶往江南的乾隆帝道经常州,在常州籍大学士刘纶的引见下,龙泉印泥第二代传人刘仁和向乾隆帝呈上了龙泉印泥。有着“盖章狂魔”之称的乾隆帝拥有不少印章,好马配好鞍,乾隆帝与龙泉印泥的邂逅就好比在大明湖畔遇见了夏雨荷,一见倾心,自此龙泉印泥被钦定为贡品,名扬四海。

原料之一的蓖麻油需要曝晒六年以上

且原产地最好为山东地区

如今龙泉印泥传承三百余年,历久弥新,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在继承中发生嬗变,但对印泥品质的追求却是始终如一。印泥的做法,概言有三要,清迮朗撰《绘事琐言》中说:“欲合印色者,先制油,次制艾,次制沙,三者备而色成矣”,传统龙泉印泥的做法也合于这三要。

首先是制油之法。制造印泥所需的印油在古代有着多重选择,清迮朗撰《绘事琐言》中提到了可用菜油、蓖麻子油、芝麻油、菜子油与穿山甲油制造印泥,明代杨慎就曾经说过:“古方蓖麻油或用煎粣油皆未佳,近传用穿山甲油,取其不渗,试之良妙”,但迮朗却有着不一样的见解:“油以菜油为上,蓖麻子油久必黑,初亦不甚鲜明。芝麻油性易浮,浮则油胜于朱,色易淡薄,茶子油和朱虽鲜艳,而白文印字未有不泛黄者”。然而龙泉印泥选用之油依然是蓖麻子油,也用菜油、茶油,但在使用前必须得有所加工。《撷芳录》中记载:“以蓖麻油每两入去皮老姜五钱,烈日中曝至三年,乃入朱艾,印于纸上不渗,天寒不冻,最妙法也”,《梅蓭杂志》中也说:“印色旧无良方,近有人用蓖麻油或茶油置玻璃瓶中,三伏时晒之渐稠,愈稠愈妙”。据龙泉印泥第六代传人缪德根先生介绍,制作龙泉印泥的蓖麻油需要曝晒六年以上,黏稠似膏,手沾出丝,集天地之精华,且原产地最好为山东地区,这样方能达到制造龙泉印泥使用的效果。

制艾之法就更为复杂。艾并不是指艾叶,而是指艾绒,要想从艾叶中提取艾绒,必须得先将艾叶去茎梗腐叶,再经烧煮、过滤、晾干,最终一斤艾叶只可得三四钱艾绒。传统的龙泉印泥也是运用艾绒制泥,《绘事琐言》中记载:“有用杨花、棉花及灯草末竹茹者,俱不如艾绒。盖印色之用,固取朱油,而所以寄朱油者,惟艾能分能合,分则可以入朱油则不黏于印,惟杨花合而不能分,灯草末分而不能合者也”,用艾绒制造的印泥,印色清晰而不黏纸,是颇佳的制泥原料。

一万斤的藕梗大约只能抽取二两五的藕丝

不仅仅是传统的龙泉印泥运用艾绒制泥,潜泉印泥、八宝印泥同样运用艾绒制泥,直到缪德根先生复原了失传将近两百余年的藕丝制泥法,这才竖起了龙泉印泥别树一帜的大旗。

用藕丝代替艾绒制泥原是由上海金石书画名家、尤擅长印泥制作的壁寿轩主人徐寒光所创,在当时用藕丝制造的印泥被赞誉为“泥皇”,每两“泥皇”的制作成本高达15万元,远胜于黄金的价格。但用藕丝入泥的方法乃徐寒光独创,其人只用于书房把玩,并不曾将方法公诸于世,随着徐寒光的逝世,用藕丝制泥的方法也随之沉寂。缪德根先生曾于古书中见过用藕丝制泥之法,这促使他下定决心将其复原。

用藕丝制泥远比用艾绒制泥更为复杂,光采藕丝这一项就足以令人望而却步。据缪德根先生介绍,采摭藕丝一般会选择八月份后的深水藕梗,这样拉出来的藕丝才绵长有韧性。在采摭藕丝时,先将藕梗折断,然后再将藕丝缓慢而稳定地抽出,但当年采摭的藕丝并不好马上使用,而是要将其阴干存放,等待来年方能使用。采摭藕丝的过程只能纯手工进行,一万斤的藕梗大约只能抽取二两五的藕丝,约能制造十盒左右的龙泉印泥。光这看似轻飘飘的二两五藕丝,可能就需要几十个人三个月的时间,人工成本高昂,因此,民间“一两黄金一两泥”的说法并非夸张。至于为何会选择用藕丝制泥,缪德根先生曾经说过一个颇为形象的比喻,他将用藕丝制泥比作用钢筋做房子,这样做出来的印泥才有立体感与覆盖力。

染色并非只有红色

还要加入麝香、藏红花等名贵中草药

制作龙泉印泥的最后一步是染色。其实印泥并非只有红色一种印色,《古今印史》中记载:“印色通用朱,予尝见宋儒简札中间有墨者,元人则有用青者攷之,皆制中不忍用朱,故易之耳”。龙泉印泥在染色的时候亦不会单单只使用朱砂一种染料,其间根据印泥要色的不同,还会加入珍珠粉、犀黄等从矿物质或者植物中萃取出来的颜色,再杂以麝香、藏红花等名贵中草药,这样制作出来的印泥则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格致镜原》中就有记载:“唐陈茂为尚书郎,每书信印记,捣硃礬、浇麝酒、匣以镇犀、养以透云香,印书达千里香不断”,想必龙泉印泥也会有此番效果。油、藕丝、沙三要皆备之后,还要再经过捶打、捣揉、搅拌等30多道手工工序,时间长达两个星期,且工序完成之后还需静封半年,印泥方才完成。

一方印泥穿过历史的尘嚣来到世人的面前,尽管褪去了贡品的光环,但它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殊荣。昔日由刘文高创办的常州璟玉堂在抗战时期焚于战火,如今延续龙泉印泥的是刘氏后人刘顺昌于1992年创办的“璟昌印社”,龙泉印泥的重新问世获得了书画界一致好评,1996年龙泉印泥参加首届北京国际书画作品博览会,经过吴作人、启功等名家评定,龙泉印泥被评为精品奖,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更是为之题下“国之精萃”的赞誉。而如今龙泉印泥的传人缪德根先生原本只是一名中医,在治疗刘顺昌老人的过程中对龙泉印泥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他复原出的藕丝制泥法,使得“泥皇”的殊荣花落龙泉印泥。2016年召开的G20峰会,龙泉印泥就被选为国礼,与著名雕刻大师钱高潮雕刻的鸡血石印章配合印出了各国领导人的画像。

所谓的国潮顶流,凭借的不仅仅是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官冲击,更在于其背后凝聚着的智慧与涵养,一方朱红,百年国色,匠人精神,热忱永传。

文并图/叶国安(浩然文史)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随笔 | 27岁生日这天,他成了父亲的徒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