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 | 七交招股书四次被中止,罗振宇缘何梦断A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02 19:28

8月2日下午,深交所披露,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鑫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碧橙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三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有A股“知识付费第一股”之称的思维造物,在经历近两年的上市“长跑”后,终于梦断IPO。2019年思维造物拟在科创板上市。2020年开始,思维造物从科创板转战创业板,到今年6月29日,思维造物先后递交了七次招股书,却仍然没有闯关成功。

转战职场教育,2021年营收达8.4亿

目前思维造物并未披露因为什么原因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6月29日,据深交所官网披露,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2021年财务报告及相关问询回复函内容。

年报数据显示,思维造物2021年营收达到8.4亿元,逆势增长25.02%,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211.22%,盈利性大幅度增强。思维造物表示主要得益于其职场教育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其营收稳健增长,市场份额持续增加。

市场分析认为,2020年开始,可能是借鉴了K12或其他职业教育公司的产品模式,思维造物推出了职场训练营课程,主要满足职场用户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职场通用软技能的需求。据披露,自从2020年推出以来,其训练营产品的付费人数已超过15万人,付费金额超过亿元,说明该产品受到用户的较大认可。

针对中国超过1亿人规模的白领人群,业内人士认为此类职业技能提升的产品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业务增长空间较大。据其披露,思维造物的线上业务ARPPU(每付费用户平均付费金额)突破418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用户平均日均使用时长从54分钟提升至62分钟。

三年连续赢利,柳传志、俞敏洪等在间接股东名单内

思维造物成立于2014年,以知识服务业务为核心,是一家从事“终身教育”服务的企业。

据了解,思维造物在线上通过“得到”App、“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终身学习者提供课程、听书及电子书等产品。在线下,通过“得到大学”、“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等形式,为终身学习者提供通识教育及技能培训服务,处于终身教育行业第一梯队。

招股书显示,思维造物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6.28亿元、6.75亿元、8.43亿元;净利分别为1.17亿元、4006万元、1.25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3067.57万元、2812.22万元、4864.7万元。

其创始人罗振宇是公司董事长,2008年至2011年担任《第一财经》栏目总策划;2012 年底创办节目《罗辑思维》。据了解,其投资方包括如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红杉资本、正心谷、歌斐资产、真格基金、华兴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柳传志、俞敏洪等商业大佬均出现在间接股东名单中。

从吴晓波到罗振宇,知识付费公司上市连续失利

从之前的吴晓波到现在的罗振宇再到喜马拉雅,知识付费公司经历了多年的上市接力赛,仍然没有成功闯关。

2019年9月底,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披露了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公司决定终止收购吴晓波旗下巴九灵96%股权。全通教育在当年3月中旬开始筹划收购巴九灵96%股权,作价15亿元。由于拟购标的为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旗下资产,交易进展一直为公众所关注。如今,时隔逾半年时间,全通教育拟购巴九灵96%股权一事最终折戟。

2019年9月27日晚间,巴九灵对外界表示“资本市场上依然会继续前进,继续并购或独立IPO都是选项,具体需视情况而定。”如今3年时间过去了,外界尚未看到巴九灵的IPO进展。与此同时,思维造物先是冲击科创板,因被认为硬核科技不够,于是改道创业板,如今仍然是无功而返。

刚刚过去的7月,港股市场传来了喜马拉雅又一次冲刺IPO不利的消息。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喜马拉雅这一次因为缺乏投资者支持,选择暂停了自己在港股上市融资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喜马拉雅第三次上市未果。目前关于喜马拉雅的“价值”正不可避免地面临重新评估。

业内:商业模式难成核心壁垒,可持续发展是大问题

针对知识付费商业模式,质疑者表示,从本质上来说,思维造物这些课程属于知识的二次加工,拥有多元载体,本质上是一套教材多元化的呈现,属于知识转化姿势的问题。这样的打法和知识问答、短视频等形式本质上差异不大,只能通过满足不同用户的接受习惯来提升转换可能,可替代性比较强,算不得一门“好生意”。

上海财大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认为,公司以及平台难以形成真正的核心壁垒,其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是一大问题。其内容生产者的知识和能力是有边界的,且很难快速迭代,这是市场对知识付费产品存在担忧的原因之一。

虽然巴九灵和思维造物先后梦断A股,但由此所引发的知识付费模式却大兴其道。顾名思义,付费知识平台就是通过发布知识来获取收入,若想要看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就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这种观点正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而变得越来越流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思维造物放弃IPO 罗振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8-04
“知识付费第一股”为何难产?
中新经纬 2022-04-15
千万收入泡汤?罗振宇跨年演讲退票,最贵票价近5000元!
中新经纬 2021-12-29
知识付费 方兴未艾
经济日报 2021-10-03
IPO一波三折:喜马拉雅“背负”20亿亏损冲刺港交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9-15
取消赴美IPO后转向香港,喜马拉雅再交招股书
经济观察报 2021-09-14
喜马拉雅再次提交IPO申请,从纽交所转战港交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14
中国最大的在线小班教育公司递交招股书
投中网 2021-06-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