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徐春明:坚守科研报国初心 勇担民族复兴使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1 09:5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徐春明,数十年教学工作中,始终坚守科研报国初心,勇担民族复兴使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榜样形象。

机缘巧合投身石油

徐春明进入石油炼制领域,说起来像是一个偶然。高中时代,他一直沉迷数学,1981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前面填的都是综合性大学的数学系,第四志愿填写了离家最近的华东石油学院。由于石油行业艰苦,那时报考石油院校的考生会进入提前录取批次,于是机缘巧合之下徐春明来到了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华东石油学院。

1985年,徐春明从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炼油专业毕业,考入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有机化工专业继续深造,直至1991年在石油大学(北京)获得有机化工专业博士学位。

从读硕士研究生到读博士研究生再到拿到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导师杨光华、林世雄教授的专业指导和人生指引以及十多载有机化学工艺领域的不断学习,为徐春明日后的科学研究和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选择的道路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学石油,投身石油,偶然中存在着必然,选择石大,读硕士博士,都有点阴差阳错,也许是命中注定,断不了的缘份。既然选择了,那就热爱它,终身无悔!”

立德树人培育英才倾注心血

博士毕业时,摆在徐春明面前的,有出国、进外企、进国企等多种选择。选择留校,有他沉在心底的教师情结。一路走来,遇到的一个个好老师,让他也渴望成为一名好老师,看着年轻人在自己的引导下成长成才。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徐春明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对于本科生教育,课程教学开始时他会先给学生搭建一个大的基础及专业知识构架体系,再给学生以课程、章节的知识构建,最后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他认为,大的知识构架本身对学生是最有用的,而零散的知识点学生在用得着的时候可以自己学习。对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与科研,则侧重自由发挥、独立思考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无论学术研究与管理工作多么繁忙,他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积极参与教改项目,发表了多篇教学文章,取得了丰硕教学成果。自1991年工作以来,徐春明一直为化工专业本科生讲授专业核心课“石油加工工程”。作为课程负责人,他带领课程团队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建设,“石油加工工程”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开始建设MOOC课程,并于2020年初上线运行,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教学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教材建设方面,他主编了《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2009年出版以来,共印刷9次、4万余册。该教材也是石油炼制与化工领域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程师的重要参考书。

他重视教学研究,带领团队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开展研讨式与案例式教学,探索团队集体授课模式,组织建设仿真教学平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工程能力。相关研究成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他所指导的研究生科研团队连续2年荣获学校“研究生十佳集体”和“十佳导学团队”。已培养优秀博士生和硕士生毕业生150余名,其中很多学生已经成长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领导与骨干。他还经常做客“学术人生讲堂”、“名师大讲堂”,引导学生“学专业、爱专业、奉献专业”,为祖国石油工业奉献青春力量。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使命担当

徐春明执著,看准的事情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在重油高效转化和清洁油品生产这一研究领域,他勇于探索和创新,能够经常提出新思路、发现新问题,尤为重要的是他具有很强的合作研究精神。正是30年间的不断创新和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

他建立了重油“超临界精细分离+高分辨质谱表征”新方法,取得了复杂多层次化学组成结构新认识,引领了国际重油化学基础研究。开发了“重油梯级分离”新工艺,建成了世界首套20万吨/年重油梯级分离工业装置;依托该工艺开发了催化裂化油浆生产高附加值针状焦新技术,顺利实现了工业应用。建立了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器的流动反应耦合模型,对工业反应器及相关设备计算得到了大量以往未知的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等工程信息,指导开发了2项具有重要影响的“贯通性”工程技术,替代了国外产品。研发了“双金属复合阴离子”型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新技术,解决了清洁汽油生产的重大需求,实现了产品和工艺的双绿色化,打破了国外公司清洁汽油生产的技术垄断,该技术还于2020年1月18日在武汉石化顺利投产,为疫情期间的武汉提供了高质量清洁汽油。

在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研发的同时,他还注重研究成果的及时整理。主编出版了科研专著4部,发表SCI、EI收录的期刊论文30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6余件、中国发明专利102件,其中实施转化48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研发的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新技术入选2014年度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为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尽心竭虑

徐春明始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时刻关注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多次参与学科发展论证,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与学院党政班子密切配合,使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或跨越式发展,学院的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大幅提升。

作为负责人,带领石油加工教学团队不断发展,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指导的团队青年教师孟祥海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称号;带领重油化学与加工科研团队,数十年坚持不懈,目前已经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团队;带领的“重质油高效清洁转化”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支持;指导的团队青年教师蓝兴英和赵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仅2020年以来,主动帮助青年教师评阅修改各种申报材料、推荐材料、总结报告、答辩材料等30余份,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等业务能力。

徐春明坚守初心、为国育才,聚焦前沿、使命担当,甘为人梯、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榜样形象,在广大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