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定投团”惹争议!
中国基金报 2022-06-19 14:26

公募行业悄然掀起基金经理“定投团”热潮,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十余位基金经理带头自掏腰包定投自管基金,并在互联网销售平台上晒出投资账单。在基金经理的带领下,不少投资者进入了基金公司组建的“定投群”并“跟团”定投。

但此举也引发一系列争议,譬如基金公司如此操作的合规性、是否涉嫌误导投资者等。受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基金经理领头定投行为已成为一种基金销售手段,因此要向投资者明确自身的销售立场,同时宣传方式要合规,警惕“投教营销一把抓”。

基金经理定投潮起

近期,基金行业掀起一阵定投风潮,而基金经理领头定投成为最新热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已10位以上基金经理公开宣布定投自己管理的产品。

最新案例为大成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刘淼。5月初,大成基金刘淼开启定投计划,承诺每笔份额至少持有三年。刘淼介绍,基于当前市场已处在“估值相对合理”的个人判断,他开启了对大成中证红利指数基金的隔周定投。

今年最大基金经理“定投团”来则自华夏基金。华夏基金5月25日发起定投团活动,由12名基金经理和基金经理助理带头定投,该 “定投团”成员包括周克平、郑泽鸿、杨宇、屠环宇、孙蒙、王泽实、荣膺、鲁亚运、徐猛、吕佳玮、夏云龙、袁英杰等。他们每周定投金额在1000-10000元之间;基金经理同步发布“定投日记”,晒出投资截图,分享投资理念。

另一位来自建信基金的基金经理陶灿,5月18日宣布启动一项名为“圆弧计划”的定投活动,从4月底开始,为期三个月,每天做定投5000元,定投他自己管理的基金产品。而早在4月,嘉实基金基金经理田光远便启动“双稀”基金定投计划,每周1500元定投其管理的稀土和稀有金属主题ETF产品。此外,嘉实基金也在近日发布了“微笑定投”品牌。

在基金经理带领下,不少投资者加入定投大军。来自某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今年该平台上以基金定投入市加仓的投资者已超千万。另据知情人士,伴随着4月底以来市场的震荡反弹,已有“跟团”定投的投资者这这波行情中有所收获。

谈及这波“定投团”热潮兴起的原因,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主观原因是基金公司更喜欢定投客户,因为该类客户特征往往是投资经验成熟、盈利体验好、资金申赎稳定、投资心态好;客观原因是今年市场宽幅震荡,用户申购量不佳,是推广定投、吸引长线资金的好时机。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慧博士则分析称,“我们觉得一来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下跌,5月之后指数出现止跌反弹迹象,但是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处于地位,基金销售难度增加。”

“其二,”姚慧博士进一步指出,“定投”作为一个非常“古老”的投资策略,在当前持续震荡市场中,它可能是普通投资者的较好选择;其三,这种跟团定投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对基金经理自购政策的响应,即近日中基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其中要求:“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记者了解到,即使目前部分基金公司尚未启动基金经理定投团活动,也一直倡导和鼓励基金经理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产品。例如长城基金就表示,除基金经理外,公司也一直鼓励其他员工购买公司旗下基金产品,尤其遇到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公司内部还下发了全员自购倡议书,今年上半年也同样作了内部自购的号召。

但长城基金同时强调,公司并未强制要求大家采用何种方式购入。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基金经理采用了定投方式,部分基金经理是根据市场情况分批买入。“同时,员工的自购,是基于自己作为一名投资理念相对成熟的基金投资者,对市场判断和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公司不加以自购产品上的限制。”长城基金相关人士介绍。

行业或存在争议

从中国基金报记者业内采访来看,基金经理一次性或者定投自家基金是“常态”,而此类宣传模式行业内也有一些公司愿意跟随,存在类似计划的打算,不过也有一些基金公司表示,内部对此模式存在争议。

“基金经理定投行为属于自购,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与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一致性。”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专门建立定投官方微信群可能会过度渲染基金经理参与定投的事项,投资者很有可能会出现因信任基金经理专业性而忽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匹配,盲目跟投的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导性。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参与定投、自购监管没有禁止性规定,但关键宣传方式要合规。例如:不提到某只具体基金的说参与定投,仅作为投资者教育,但现在有些激进的情况。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慧认为,众所周知,择时是金融产品投资的最大难点之一,“定投”确实是简化择时选择难题,同时帮助投资者克服因情绪导致的不理智买卖冲动的有效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现身说法,有助于更多投资者了解这种投资方式,是“投资者教育”的有效方式。

姚慧认为,基金经理非独立的第三方的身份,决定了“基金经理定投团”这种现象只能被定义为基金销售的一种手段,而不属于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非常普遍的销售手段。

因此,姚慧认为,基金经理定投属于自购,作为“销售”手段,基金公司作为合法代销机构,向公众投资者宣传推荐,使用基金过往业绩,不涉及到基金投资组合具体比例和换仓信息,应该是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这种“定投团”方式非常类似专业人士直播带货基金,如果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不能向投资者明确基金经理非“独立第三方”这一概念,确实非常可能因为投资者信任基金经理的专业性,而存在误导的嫌疑。

沪上一位公募合规人士也认为,基金经理定投行为属于自购,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与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一致性。但专门建立定投官方微信群可能会过度渲染基金经理参与定投的事项,投资者很有可能会出现因信任基金经理专业性而忽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匹配,盲目跟投的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业内需要警惕“投教营销一把抓”。

对于基金经理带头定投的效果,也有提出质疑。“投资者其实需要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亲身示范定投只能解决买的问题,相当于做到了买入时点风险的分散,但没解决资产风险的分散问题,比如需要资产配置,分散到相关性低的基金等,也没解决卖出时点的问题,投资者要不要跟投?依然没解决问题,投资者依然焦虑。”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说道,在买入时进行展示的基金经理能否在卖出时也坦然相告,这也是一个问题。

部分公募业内人士表示,更愿意正面的去看待此事,但基金经理亲自带头定投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上述华南公募人士直言,基金经理关注投资者是好现象,通过亲身示范定投的方式,也有助于引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出发点都是好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位人士强调,基金经理的核心职责是管理好基金产品,为基金业绩负责,这也是持有人收益的源泉。但基金业绩不等于持有人收益,给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应该是投资顾问扮演的角色,由基金经理提供投资建议也有‘王婆卖瓜’之嫌。随着基金投顾业务试点的展开,买方投顾将扮演这样的角色,填补长期以来基金经理和投资者之间投资顾问服务的空白。”

震荡市场频吹“定投风” 引导投资者合理投资

2022年A股市场震荡不休,这次背景下“小额多次”投资的基金定投模式成为各大基金公司营销重点。不仅基金经理带头定投,也有其他的定投宣传出现在各大朋友圈或理财平台。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从目前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的微信公众号来看,不少基金公司频频推送基金定投的文章,以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为例,从3月份以来推送定投的相关文章超过10次。此外,还有广发基金推出“木棉定投”、“超级定投家”投顾组合策略等。银华基金更是推出“玉衡定投”子品牌发布等,各大基金公司都用种种方式推荐基金定投。

所谓基金定投,是在不做最低点预测的前提下,通过分散每次买入的价格从而摊薄成本,缓释追涨杀跌的冲动。“这个属于投资记录可以克服人性的弱点,在目前市场震荡之际可以让投资者在市场相对低点分散小额布局,在在底部积累足够多的筹码,争取市场回暖之际能有较好的回报。”据一位基金公司营销人士表示,因此各大基金公司都在推广基金定投。

不过,也有人士建议,基金定投宣传也要梳理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慧博士就表示,“定投”在当前持续震荡市场中,可能确实是普通投资者的较好选择。它的优点是不需要考虑择时,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投资收益被钝化,因此它也并不是一个普世的投资策略,并不适合所有人,也并不适合所有场景。同时它并不解决基金选择问题。

“我们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选择同自身风险收益偏好及预期持有期限相适应的、历史业绩有保障的基金产品。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基金公司在向投资者销售基金之前必须了解投资人信息,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和风险匹配原则,根据投资人的风险承担能力销售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把合适的基金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人。” 姚慧进一步表示。

而创金合信基金也表示,在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方面,考虑到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基金管理人需要立足长远,不以短期的营销为目的,为投资者提供专业、正确的理财观点,帮助投资者集中系统、持续便利地获取投资知识,认识投资风险,保持好的心态,树立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方丽 实习生 王佳霖)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