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然博物馆竣工验收:新家布置好了 亚洲最大恐龙“出没”
成都商报 2022-06-15 12:36

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公共建筑

高仿真还原的太阳系

闪烁神秘光泽的多彩矿石

“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化石

栩栩如生的恐龙生态群落

美洲狮、白尾鹿等实体标本

……

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合川马门溪龙”,古生物化石、岩石、标本等稀世展藏品,似雪山又似岩石的惊艳建筑外观……6月14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市民期待已久的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已于当天竣工验收。

据成都市住建局公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的建成将填补西南地区综合类自然博物馆的空白,为市民提供一个充满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与观赏性的公共文化空间。

通过竣工验收后,博物馆的正式开放就将提上日程。成都商报-红星记者日前探访已布展完毕的博物馆,带你先睹为快。

外观尽显蜀山蜀道蜀水

成都自然博物馆位于成都理工大学西侧,其前身正是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据成都市住建局公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设计理念融合了大量四川元素——蜀山、蜀道、蜀水。其建筑主体由六个单体组成,用山峰与岩石的形态致敬巍峨的蜀山;六个单体之间通过人行栈道和天桥长廊连接,蜿蜒盘旋极具蜀道意境;其中穿插的弯曲水流与倒影水池,尽显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建筑外墙材料采用天然花岗石,外部纹理质感与石材的天然沉积特征相一致。”该负责人表示,石材表面有机地增加透光孔,在夜晚就好似点点繁星,象征天体和地质的演变。

“成都自然博物馆是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公共建筑。”该负责人表示,这也让其成为成都施工难度最大的公共建筑。例如,为营造蜀山嶙峋效果,项目采用双层幕墙,外幕墙总面积达4.89万平方米,不同角度折面共计有70余个,外幕墙支座6000余个……项目团队专门成立外幕墙攻关技术小组,采用大量智慧建造技术,让静态图纸最终“立”了起来,“活”了起来。

该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先后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2020第三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金奖等奖项。

炫目!高仿真还原太阳系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里面的空间开阔。据项目承建方中铁建工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展厅面积共17005平方米,共设6大主题展厅,包括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恐龙探秘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

地质环境厅和矿产资源厅位于博物馆的一层。迈步进入地质环境厅,最吸睛的是一个巨大的、缓慢旋转的“地球”,在深蓝色的夜空背景下,整个太阳系被高仿真还原,顶层用微型灯组成的“星空”不时有流星划过……

据介绍,地质环境厅层高7米,使用了许多立体模型、彩色图解甚至沙盘分别对地球的结构、内部圈层、四川地区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系统等进行详细解说,观众可清晰窥见地球的奥秘。

矿产资源厅则展示了矿产、矿物、宝玉石等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征。展厅中,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矿石在灯光下闪烁着神秘光泽。

惊喜!本土和全球恐龙化石汇聚

“龙行川渝厅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是‘镇馆之宝’。”走上博物馆二楼,项目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着这个长24米、真化石含量达80%以上的“大家伙”。

抬头望向这具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它长长的脖颈仿佛快要触及天花板,这也是马门溪龙的特点之一。马门溪龙的个头亚洲第一大,其脖子几乎占身体总长度的一半。

何氏通安龙、剑龙、鸿鹤盐都龙、开江巴蜀龙……围绕着马门溪龙化石,厅内还依照时间顺序分别展出四川盆地的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的恐龙生态群落。

除了四川盆地出土的恐龙化石,博物馆二楼的恐龙探秘厅还展出了来自全球的恐龙化石。展台整体设计为抽象的几何形山体造型,充分利用了空间与光影,将巨型禄丰龙、许氏禄丰龙、巨型永川龙、霸王龙的勇猛身姿完美呈现。

博物馆三楼设立了生命探源厅和缤纷生命厅。

生命探源厅通过对海洋生物、陆地动物和植物模型的布景,将声、光、电、物、景有机结合,再现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活形态、生活环境。缤纷生命厅则围绕“生物多样性”的主题,展现了美洲狮、白尾鹿、加拿大猞猁、美洲黑熊、亚洲黑熊等的实体标本。

文/王垚 吕佳羽

摄影/吕国应 王效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