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科交叉融合好文章
光明日报 2022-06-12 15:46

在今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厦门大学除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五个学科继续榜上有名外,还新增了教育学学科。

进入新百年,厦门大学围绕“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主题,切实打造一流办学能力和一流办学体系,加快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内涵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厦大党委书记张荣说:“一流的体系,包括一流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治理和保障体系,要在一流体系建设中不断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建设一流学科

2021年,厦大人类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传超课题组联合哈佛医学院David Reich教授团队,在《自然》发文,通过古DNA精细解析东亚人群形成历史,助力厦大分子人类学这一学科方向在短时间内跻身国内顶尖、国际一流行列。

大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这些年厦大学科建设的主要做法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厦大的科学家不断探索科研新范式上,也体现在学校为他们搭建交叉研究交流平台、营造交叉研究文化上。

2021年,厦大新工科大楼在翔安校区落成。厦大利用跨化学化工、材料、信息、航空航天、电子等多个学院的大平台优势,逐渐打造成以航空航天科研实验、电磁声学研究院、新工科现代制造科研试验为主体、创新创业教育齐头并进的科研实践平台;同年,厦大医学院妇产科学系、儿科学系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揭牌成立,学界与业界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互补,推动医教研协同创新,建立“新医科”教育新体系。

“学校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学科分类管理、分层次建设,打造‘高峰引领、梯次建设、分类发展、突出特色、增强协同’的一流学科体系。”厦大校长张宗益说。

打造一流队伍

“厦大有着对青年教师最精心的培养。”这是厦大经济学院青年教授钟威的感言。

钟威自2012年加盟厦大后,厦大给他的舞台甚至超乎他的期待和想象: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在定期开展的学术讨论会上,大家彼此启发,头脑风暴;在各种国际、国内研讨会上,他认识了很多专家学者,与同行们交流切磋,也得到了很多合作机会。

像钟威这样在厦大成长、成才的年轻学者不在少数。这背后的原因是厦大将人才队伍建设当成打造学校一流体系的活水源头。

一流学科离不开一流人才的汇聚和培养。厦大紧密结合“双一流”建设,驰而不息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事人才工作,主动汇聚人才、持续培养人才、全面成就人才、积极服务人才,以高质量的人才工作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以主动融入国家人才战略布局的姿态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从每位新教职工入职培训到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研修班,从深入完善卓越人才体系到破立并举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厦大人才队伍建设捷报频传:林圣彩、谢素原两位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团簇化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提升治理效能

近日,厦大刚刚召开了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厦门大学章程(修订稿)》。这是厦大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学校加快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领导沟通、议题协商、决策落实和督查问责等机制;成立新一届校务委员会,完善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制度平台;建立审计重大事项共商、资源共享、成果互通的工作机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厦大不断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校园治理效能,不断增强师生参与感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厦大还紧紧抓住“评价改革”这个发力点,结合学校实际校情和文化生态,制定落实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盘活资源,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创新活力,深化“放管服”,推进“一院一策”改革,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文/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欧阳桂莲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多学科交叉融合 清华大学新增笃实书院、至善书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大思政课”如何做好“大”文章
光明日报 2024-05-31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科技日报 2024-03-13
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中国教师报 2023-11-19
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开通,意味着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9-28
厦门大学声明: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
厦门日报 2023-08-04
厦门大学声明: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
厦门日报 2023-08-04
厦门大学美育通识课为何这么火?
新华社 2023-06-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