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央企重组再添案例!国企改革收官之年重组整合提速
​第一财经 2022-05-31 08:05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临近收官,央企重组整合明显提速。中航电子(600372)、中航机电(002013)日前披露,中航电子拟向中航机电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从而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中航系两家公司联合重组,将有利于集中资源做大做强航空主业。

此前,中国建材控股企业祁连山水泥拟将全部资产及负债与中国交建及中国城乡下属的6家设计院进行资产置换。中国汽研也发布公告称,接控股股东通用技术集团通知,其正在与中国中检开展检验检测业务整合事宜。

近来国资委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多次做出部署,加大重组整合力度成为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一步。国资委27日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推动优质资源向央企上市公司汇聚;支持通过吸收合并、资产重组、跨市场运作等方式盘活,或通过无偿划转、股权转让等方式退出,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和优势领域。

5月18日国资委召开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专题推进会,指出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实现板块归属清晰;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要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集团公司拥有多个上市公司的,可多种方式重组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对层层嵌套、业务分散、“小散弱”状态的,要梳理整合。

中航系进一步深化改革

为重组形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重要的机载系统上市平台,加快机载系统业务的发展,中航系旗下中航电子和中航机电近日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由中航电子通过向中航机电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中航电子、中航机电股票自5月27日开市起开始停牌,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内披露交易方案。

公告显示,5月26日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签署了《吸收合并意向协议》,后续双方将就本次合并的具体交易方案、换股价格、债权债务处理、员工安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等安排进行协商。双方应积极给予另一方以必要的配合,全力推进本次合并,并完成正式交易协议的签署。

中航电子、中航机电两家公司均属于航空工业集团旗下公司,其中中航电子主要整合了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航电资产,中航机电则以机电资产为主。从营收与资产规模来看,中航电子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8.39亿元,同比增长12.5%,总资产达262.63亿元;中航机电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49.92亿元,同比增长22.64%,总资产达348.94亿元。

此前2018年,航空工业集团将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与中航航空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整合,成立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整合后,中航电子与航空工业机载签署《托管协议》,约定航空工业机载将重点科研院所在内的14家下属企事业单位委托给中航电子管理。此次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的资产重组是航空工业对机载系统产业的进一步整合。

公开资料显示,中航机电在国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系国内军用和民用航空机电产品的系统级供应商,参与了国产大飞机C919在内的多种机型机载产品的研制工作,市场占有率约为55%~60%。同时,中航机电负责航空机电业务的专业整合,陆续开展了12家航空机电企业的资产整合,通过资产注入和管理,公司的航空军品业务收入从2013年的24.45亿元,逐年提升至2021年111.63亿元,公司航空主业占比从36%提升至74.46%。

作为本次重组吸收方,中航电子系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平台,业务范围涵盖防务航空、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2021年中航电子实现营业收入98.39亿元,资产总规模262亿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航空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提交了关于建立军工央企资产调整平台的提案,呼吁从行业管理、政策机制上着手解决军工资产市场、能力和资产流动性等问题,让军工央企释放更多存量资产的市场价值,优化资产结构,轻装前进加快迈向世界一流企业。

谭瑞松表示,依托航空工业建立资产调整平台,会更加有利于带动和促进军工央企整体能力提升。为有效破解流动性难题,可结合融合发展战略,调整和完善政策与管控机制,有条件放开部分资产流动性限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军工资产回归一般资产属性,促进落后产能、闲置低效资产的再配置、再利用,实现国有资本的价值最大化。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作为国内航电系统主要供应商,中航电子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依托下属10家控股子公司开展生产营业活动,产业链或将迎来全局优化、系统发展、供应链整合的新格局。

中泰证券也认为,2022年是国企三年改革行动的收官一年, 改革红利有望加速释放。军工是本轮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随着体制、政策和机制等方面改革工作的深入,军工国企混改有望提速,行业基本面有望加速向好。

央企重组整合提速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迎来收官之际,央企专业化整合动作频频。知本咨询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今年以来中央控股上市公司、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重大重组事件分别达28起、44起,同比增长267%、250%,主要分布在电气设备、机械、电力、食品、房地产、金属、非金属与采矿等领域。

5月11日晚,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323.HK)控股企业祁连山水泥(600720.SH)发布预案,公司拟将全部资产及负债与中国交建(601800.SH)及中国城乡下属的6家设计院进行资产置换。交易完成后,祁连山将退出水泥行业,未来从事工程设计咨询业务,控股股东由中国建材变为中国交建。

根据公告,本次重组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背景下,推动央企结构调整与重组工作的尝试,有利于整合资源,做优做大央企主营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依托甘肃地方的政策和产业优势,提高央企与地方的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甘肃产业经济发展。

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今年4月表示,今年将继续把专业化整合作为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针对目前中央企业部分行业存在的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突出问题,以提升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以业务做强做精为重点、以优势企业为主体,持续推动重点领域专业化整合,打造主责主业更加聚焦、业务结构更加清晰、核心能力更加突出的优势企业。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中央企业专业化重组,目的在于结构优化,这是出于“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整体部署。今年这几例专业化重组的一大亮点是围绕主业的整合,使得主责主业更加聚焦、核心优势更加突出,有效解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突出问题。

李锦表示,央企重组的趋势,从总的方面是推动企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就是结构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产业链重组,在产业链竞争力上见实效,而不仅仅是规模做大;二是加速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三是强化创新能力,部分国企创新能力不足局面将会得到明显改变。(祝嫣然)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