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万笔!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开局之年成绩单公布
财联社 2022-05-27 10:39

银登中心今日公布了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开局之年的成绩单。2021年77家机构已在银登中心开立账户540个,当年已成交试点业务本息费合计186.48亿元,当年累计为商业银行处置7969户、27913笔不良贷款。

“总体来看,2021年试点政策正式发布后试点机构积极响应,实现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新突破’。”业内人士表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总体发展态势良好,预期效能逐渐显现,在拓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助力资产管理公司回归主责主业,促进我国不良贷款转让市场规范化、健康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展望2022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银登中心表示,管理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放开参与试点的机构和不良贷款范围,一些长期困扰市场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个贷批转业务底层资产中经营类信用贷款占比高

银登中心发布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2021年,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144单,未偿本金合计114.75亿元,本息费合计138.92亿元,转让价格合计80.3亿元,平均本金回收率69.98%,平均折扣率57.8%;批量个人业务成交45单,对应不良贷款7825户27438笔,未偿本金17.73亿元,本息费合计47.56亿元,转让价格合计2.23亿元,平均本金回收率12.57%,平均折扣率4.68%。

整体来看,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中,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参与踊跃,各家银行均成功落地多个单户对公项目,累计转出72单,涉及本息费占比63.6%。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对公项目收购主力,2021年累计收购55单,涉及本息费占比65.69%。

相比较而言,个贷批量转让业务中,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参与批量个人业务较为积极,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累计出让批量个人业务29单,涉及本息费占比95.11%。地方AMC表现抢眼,2021年17家地方AMC累计收购42单批量个人业务,涉及本息费占比99.51%。

从资产质量看,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中,资产质量相对较高,普遍具有担保措施,底层资产中流动资金贷款占比最高,借款人多为中小型企业。个贷批量转让业务中,贷款分类看主要集中在损失和已核销类,两类贷款合计占比超过9成,加权平均逾期时间主要集中在4年及以上区间,个贷回收压力相对较大。另外,借款人授信额度主要集中于40万以内,底层资产中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占比最高,资产笔数和未偿本金总额分别在批量个人业务中占比达到83.83%、71.7%。

就转让价格而言,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价格总体平稳,平均本金回收率和平均折扣率区间主要集中于半价以上,共有85单项目实现本金无损转让,22单项目实现本息费无损转让。个贷批量转让价格逐渐回落,批量个人业务本金回收率区间为3.46%至52.35%,平均本金回收率为12.57%;折扣率区间为1.01%至46.89%,平均折扣率为4.68%。

参与试点的机构和不良贷款范围进一步放开可期

2021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拓宽不良资产转让类别,允许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通知》明确参与试点的个人贷款范围为已经纳入不良分类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和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不包含在内。

另外,《通知》放宽不良资产批量转让门槛要求,允许对公贷款不良资产以单户的形式进行转让。首批试点参与不良贷款转让的银行为18家,包括六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试点参与不良资产收购的机构包括五大AMC、符合条件的地方AMC、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

展望2022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发展,银登中心今日透露,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银登中心表示,管理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放开参与试点的机构和不良贷款范围,一些长期困扰市场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此外,市场参与程度有望进一步深化,试点平台建设有望进一步健全。

今年4月,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将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拓宽处置渠道,扩大单户公司类不良贷款转让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此前所撰文章显示,展望未来,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将逐步提升,估值技术将日益受到重视,参与机构范围预计将逐步扩大。曾刚表示,目前试点阶段的资产出让机构仅限于18家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城商行、农商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排除在试点之外,未来这一范围有较大可能扩大。

曾刚称,从当前银行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在市场地位、业务规模、内控管理等方面均处于市场前列,甚至优于少数股份制银行,纳入试点有利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化解银行业不良。同时,由于城农商行的业务地域集中度更高,纳入试点更有利于降低其系统内的风险水平。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