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唐顿庄园》维奥莱特配音,张筠英:“对口型”也是“熟练工种”
北京晚报 2022-04-18 16:43

我与配音(专指影视配人物语言)结缘很早,十一岁时参演电影《祖国的花朵》,现场拍摄难免环境嘈杂,需要在后期补录台词;当然,配的都是自己的台词。记得第一次在棚里配音时,我并不觉得难,毕竟是小孩子,“待遇”宽容,并无紧张感:如果录音时口型准、语调对,会受到表扬;出错了,导演、录音师也就是一句话:“没关系,重来。”我的脑海中因此留下了这一清晰的认知——配音和拍戏一样,需要很自然的一种表现状态,不用紧张;只要真的进入导演要求的感觉,那就是合格的配音状态。

本文作者张筠英为《唐顿庄园》中的“维奥莱特”一角配音

此后,我为国内的影视剧做过不少配音工作,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进行后期制作时,录音师冯景山让我为“观音菩萨”配音。录音棚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角落临时搭建的,面积不到十平方米,棚内有两个话筒,用的是开盘式录音机。由于事先进行了声音测试,即便是现在听,音质仍旧很好。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将“大悲救度”作为主要的德行,她常以慈母的形象示人,手持净瓶杨柳,以甘露滋润苦痛众生。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位“仙人”呢?录音师看出我的疑惑,说:“不用想了,用你平常说话的声音就行,要不为什么找你呢?”这极大增强了我的信心。我试了一下音,录音师说:“没问题,就这么录。”后来杨洁导演来到录音棚,也对此给予肯定。

慈母之形象、天地之胸怀、善变之机敏,构成了观音菩萨的特质,所以在语气、语调上也应该强调她的柔中带刚、柔而不飘、宽阔能压倒一切。但要注意,这里面并无强硬、强制的感觉,而凭借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与生俱来的感召力。特别是在教训那些徒子徒孙时,要带着爱护的口吻,不时有些小幽默;如若不行,再用一些手段。

一次在舞台上表演配音片段时,我选择了如下的情节:为了取得真经,孙悟空必须保护唐僧,所以观音菩萨让唐僧来掌管紧箍咒;孙悟空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只得答应。观音菩萨化装成村妇来找唐僧,一方面要化解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另一方面要用巧妙的方式把紧箍咒教给唐僧,让唐僧可以时刻约束孙悟空。通过这段情节,可以看出观音菩萨在处理取经路上发生的各种问题时所起的作用和所用的方法。

从观音菩萨化装成村妇出场,与唐僧展开一段以试探与安慰为主的沟通,到后来现出真身,交给唐僧一顶“帽子”,语气、语调先是很随意的,并且带有调侃的意味,露出真面目后,就很自然地过渡到端庄、仙气、稳重的那种感觉。所以,无论是什么人物,语气、语调都是随身份和处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观音菩萨这个形象之所以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主要得益于《西游记》这部电视连续剧所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影响,而我只是完成了配音的这个部分。几年前参加中央电视台“回声嘹亮”栏目的录制,导演设计的我的出场方式,是在幕后以观音菩萨的身份和已在舞台上的孙悟空的配音演员李扬打招呼:“悟空,你到这里来做甚呢?”李扬回答:“观音菩萨,弟子拜见观音菩萨……”场下笑声、议论声、掌声一片,导演要求的现场效果达到了,我也随之走上台来……

至于译制片的相关工作,我也一连做了几十年,真的是非常热爱,感触良多。

记得1981年中央电视台录制译制片《卡斯特桥市长》时,我被吴珊导演叫去为“市长夫人”配音,这是一个贯穿全片的角色。后来,我又参与了一系列译制片的配音和导演工作,如为电视连续剧《阿信》中的桥头师傅配音、为《空中小姐》中胳膊折了的“娇小姐”真理子配音,在《三个侦探》和《捕史晓兰之介》中担任导演……通过这项工作,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各国艺术家的审美观,尤其是对画面语言的处理以及各种拍摄技巧的运用,对我后来拍摄《世纪诗人》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主要是说语言的处理,仅举我在电视连续剧《唐顿庄园》中为庄园里最老一辈贵族、老伯爵的遗孀维奥莱特配音这一例。饰演维奥莱特的玛吉·史密斯因在剧中出色的表演,荣获“艾美奖”,被称为“老戏骨”。

维奥莱特的戏份并不多,但她的每一次出场,都会给观众留下印象。例如孙女说她贵族气太重、等级观念太强,她答道:“我一向是以身作则,我们总是在仆人舞会上领跳第一支舞,对吧?”她警告孙女:“玛丽,不要只顾财富的多少。”她还说:“有些男人原则性很强,玛丽若不愿共患难,马修也不会同富贵。”

维奥莱特经常会在全家人的对话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她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句半’的那个‘半’”。但她往往是以嘲讽的口气来讲道理的,语气不强不弱、语调不高不低,又带着权威的口吻,使人不得不听从,而且一时想不出对答的话来。

从上文提到的那几句台词,不难发觉维奥莱特语言的锋利,而且她惯用反问,让对方不得不道出真言,然后再把她想讲的道理摆在对方面前……这么一个睿智、高贵、幽默的人,语言的表达必须是清晰的,思想的所指要突出,同时又需得体、不生硬,与演员表演的分寸相对应。

其实配音这项工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口型”,而这也是配音工作的第一关。过了这一关,通过配音塑造人物以及各种声音的运用,就有了一定余地。

“对口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加之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其特征,在语言速度、语节长短方面存在差异,这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尽管每位译者有自己的翻译习惯,但翻译影片不仅要求语意表达精准,字数还要与口型相同,甚至连开口词、闭口词也要清楚,这是很不容易的。

每当翻译好的台词交到配音演员手里,配音演员还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总体原则:一、句子的长短相同;二、语节的划分要与人物语气的停顿相同,停顿的地方也要符合中文的语法;三、人物的情感起伏要与形体动作相符合,面部表情要与原声中的语调高低相一致;四、人物的语气词、感叹词、能见到的大的气息等,必须在配音中体现出来。

在正式录制之前,配音演员可根据自己的习惯用“+”“-”“√”“~”等符号来提示加词、减词、加快、减慢、喘气、延续、调换……这样会使准备工作更具针对性,也可以在录制过程中为自己做一些提示。正式录制时,因为注意力集中的地方有变化,所以有必要预先自我判断一下录制时自己的节奏是容易快还是容易慢,不要因紧张而乱了分寸。从某种意义来说,“对口型”也是“熟练工种”,熟能生巧。

“对口型”的问题解决之后,才是对人物的塑造。与演播、话剧塑造人物有所不同,配音“有标准,有参考”,画面、声音、人物,均有完整的形象呈现在面前,所以在创作上不能完全自由。哲学家罗狄德罗说:“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因为当视频和音频摆在面前,我们可从原片和剧本上分析出语言的潜台词和语言的行动性,这也就是说,在配音上做到“聪明人”和“有经验的人”比较容易,但如果要成为“有才能的人”,着实得下一番功夫。若想通过配音去更好地塑造人物,比舞台和银幕更难,因为配音受原形象的约束;若想改变原有的声音形象,必须是原片的语音与形象存在出入,才可以在导演的应允下进行调整。

当然,在为一些经典影片配音时,我们要求译制后的影片要尽量与原片的语气、语调保持一致。例如《唐顿庄园》这部深受全世界观众喜爱的作品,有许多观众会对照原片听和看,而且原片的语音原本就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我在导演时要求配音演员的声音向原声靠拢,从而更加贴合原片的氛围。

(瞿弦和、张筠英著《朗诵实践谈:百篇百感》,2021年12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

(原标题:创作与借鉴 为国内外影视剧配音)

文/张筠英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七旬录音师解密82版西游记:孙悟空的声音是这么来的
中国新闻网 2022-07-11
AI也出道?人工智能机器人艾丽卡将主演科幻大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25
《西游记》英文版令人笑出眼泪 这部老剧还有这些故事
中国新闻网 2020-0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