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博物馆里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大量藏品,少不了考古工作者们的努力。
2月9日,知名考古专家、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高大伦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咖啡厅,以“为什么是考古”为题,为市民们带来一场生动的考古科普分享会。
从考古行业的诞生、发展到壮大,再到考古的方法、意义和价值,两个多小时的分享,让现场观众了解了许多新知识。
“从1921年安特生、袁复礼等人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开始,考古这个行业被视为在中国诞生的起点。”高大伦说,此后,20世纪50年代,考古行业开始了发展壮大。北京大学大办考古培训班,全国陆续在省里设考古队,基本搭建起了考古的管理和发掘研究的框架。
高大伦说,经过百年的发展,通过考古工作者们的头脑和双手,全国总共找到几十万处古遗址。这些遗址中出土的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信息,为相应类别的博物馆展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介绍,就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的展览来说,国家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古代中国”展出品中,考古出土文物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省级博物馆如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河北、四川、云南,几乎所有省级博物馆的古代历史文化类展陈,也是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占绝对多数。
“考古还为国家发现了大量的文化旅游资源,改变了旅游路线和格局。”高大伦说,比如,因为有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三星堆、马王堆、南越王墓等,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西安、成都、长沙、广州等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此外,诸如殷墟、丝绸之路天山廊道、高句丽遗址、良渚遗址等世界遗产的申遗工作中,也少不了考古人做的贡献。
在高大伦看来,考古工作为社会带来的包括物质和精神的成就。考古工作者将200万年前到近代都列入他们的工作范围,考古工作印证、补充、纠正历史,填补了许多空白,将信史提前,文明提前,是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文/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