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蜀山之王等四川五座山“身高”重测那些事:卫星遥感加持 实现“天地共鸣”
华西都市报 2022-01-04 13:36

“又看见雪山啦!”在风景如画的川西,四姑娘山等山峦时常刷屏成都人的朋友圈……深冬时节,在一片冰天雪地中,一支支专业测量队打开仪器,与云端之上的卫星实现“天地共鸣”,为五座让人神往的山峰重新测量“身高”。

“早前记录贡嘎山海拔高度为7556米,或许已经不是目前的新高度。”新年伊始,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四川已启动对贡嘎山、四姑娘山、格聂山、雀儿山、仙乃日山五座山的全方位测量工作,以期在先进科技和专业队伍的配合下取得更为精确的数据。整个高程测量工作预计将在2022年1月底完成,高程数据待质量检查合格并按程序审核后,将向社会公开发布。

即日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我为五山量身高”大型科技报道,与万千读者、网友一起云见证最新山峰高度的出炉。

揭秘一

为啥给这五座山重测“身高”?

广袤无垠的川西高原,景观多样、文化多彩,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人称“蜀山之王”。在它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45座。

此前,贡嘎山等雪山已经有了“身高”档案,为何本次还要费尽心思为它重新测量“身高”呢?对此,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参与此次测量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四川境内地壳运动频繁加上气候变暖等原因,可能对峰顶高程会有一定影响,且随着卫星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测量技术的精确化发展,都会使峰顶高程测量更加精准,“对贡嘎山进行一次精准测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它的高程数据十分必要。”

为啥会选择这五座山进行重测呢?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四川高程数据不准确的山峰除了贡嘎山,还有四姑娘山、格聂山、雀儿山、仙乃日山等著名山峰。

据了解,此次五山测量工作预计将在2022年1月底完成。参与测量的队伍十分专业,由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负责技术方案编制、空中三角测量等一系列内业工作,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负责像片控制测量、水准测量等外业工作,四川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负责质量检验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的精准。

揭秘二

测量山高还需要登顶吗?

2020年我国进行的珠峰高程测量让人记忆犹新。当时,我国采用了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结合的方法,并与尼泊尔开展合作,测量出珠峰雪面高程为8848.86米。当时,测量队员利用精密水准仪,一站一站地将黄海高程基准值精确传递到珠峰脚下,一共完成了780多公里的水准测量,这都需要测量队员依靠徒步测量的方式完成。

那么此次四川五座山的测量工作,队员们也要逐一登顶吗?“我们这次测的是峰顶的雪面高程,不需要爬上去。”2021年12月23日清早,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举行出测仪式后,40多名队员分成8组正式向目的地进发,经过8个多小时的车程,参与贡嘎山测量的队伍到达驻地——贡嘎山乡。在测区进行质量检验的王辉告诉记者,此次测量工作通过大量科技的运用,测量队伍几乎都只需要在山脚下就能完成任务。

揭秘三

“黑科技”加持下如何精准测量?

深冬的高山高海拔地区,寒风、冰冻都会给测量人员带来严峻考验。与以往登山、间距测量等传统方式不同,如今在卫星遥感等技术加持下,测量工作变得更为精准,也更有利于生态保护。

据测量人员介绍,这次高程测量主要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水准测量、卫星遥感等技术,通过像片控制点测量、山峰高程值测量和数据验收评估,精确测定山峰的海拔高程。

他说,首先需要进行立体卫星影像收集与分析,也就是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并分析5座山峰主峰及周边区域已有的卫星影像。第二步,进行像片控制点测量,对5座山峰主峰及周边已有像控点不足区域,新布设像片控制点,采用网络RTK或静态观测模式进行像片控制测量,获取高精度的像控点坐标。最后,进行山峰高程量测,也就是测绘行业所说的内业工作,根据像片控制点成果和立体卫星影像对5座山峰主峰及周边区域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利用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和立体卫星影像恢复立体模型,最终在立体模型中量测出5座山峰主峰峰顶的高程值。

“像片控制点的选择是有严格要求的,附近50米内不能有高压线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还要避开大面积的水域和大型金属物体才行,这个点是在这一片区域专门选出来的!”小组组长程丕说。

进行GNSS测量时,测量员持续观察仪器4个小时不能离开。测量点选在流经贡嘎山镇的一条小河的桥上。近来连续下了两天的雪,寒风顺着河道直往人衣服里灌,站在桥上几分钟就冻得人直打哆嗦。测量员精心架设好国产大地型GNSS测量仪器后,一直在桥上守护仪器。

测量期间,格聂山测量小组原定的水准测量路线被突降的大雪封住,被迫重新选择路线,实测距离比原计划多出20多公里,海拔也从2500多米上升到4900多米。

目前,部分外业测量工作已经完成,因天气原因没测完的队员,目前依然在严寒中坚持测量。

文/田之路 杨博 杨涛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