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股比完全放开,行业竞争加剧洗牌加速
蓝鲸汽车 2022-01-04 08:00 阅读量:52130

为什么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早期要限制合资车企股比?合资股比放开后,哪些合资车企进行了股比变动?合资股比完全放开后,对合资车企及新能源车企有哪些影响?

2021年12月27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的最新《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中显示,自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时间追溯至2018年6月28日,彼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就规定,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这意味着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对外开放,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合资车企股比开始松动后,特斯拉成为中国首个独资建厂的汽车企业,华晨宝马成为第一家将持股比例从50:50调整至75:25的合资车企。业内人士预测,电动化时代下合资车引以为傲的“三大件”将一无是处,自主新能源品牌有望全面击溃合资品牌。

为什么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早期要限制合资车企股比?合资股比放开后,哪些合资车企进行了股比变动?合资股比完全放开后,对合资车企及新能源车企有哪些影响?

为何要放开合资股比?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技术较为薄弱,发展较为缓慢,“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兴起。1983-1985年间,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等中国第一批合资车企相继成立。这种合资模式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用市场换来技术。

为了保护自主汽车工业不受到外资品牌冲击。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式出台,其中规定了整车企业在华合资项目中,外资资本不能超过50%。但为了能更好换取技术,中外双方所占的股比均为50%。

此后,外方曾多次申请放开股比限制,欧盟商会曾九次提出“撤销对外商投资的限制”。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曾表示,股比限制将开放,但立即遭到业界一片反对。

其中反对者认为,外资股比放开后,合资车企里中方的话语权将更加微弱,不但企业发展方向无法主导,而且经营收益也会大打折扣;同时,位于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企业也会被外方“嫡系”冲击。虽然合资政策在国内实行多年,但由于外方掌握着核心技术和研发,中方一般提供政策和市场,地位早已落了下风。

但长期合资股比的限制,让自主车企长期生活在温室之下,不仅没有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在合资企业所带来的高利润下没有发展自主品牌,依靠“利润奶牛”过活,限制了自主品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已经申请破产的华晨集团就是典型。根据华晨中国公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近五年来,华晨宝马所带来的的收益分别为38.23亿元、39.93亿元、52.33亿元、62.45亿元和76.26亿元,利润贡献率不断增大。华晨汽车与宝马集团长达17年的合作,华晨汽车尝到了“躺赢”的甜头。但过度依赖宝马,造成自主板块的发展羸弱,最终沦为外资企业的代工厂。

合资股比完全放开,证明中国汽车产业不再如初生的婴儿般脆弱,而是向着朝气蓬勃的少年前行。

华晨宝马、大众安徽将股比调至75%

1、华晨宝马率先将股比调整为75:25

在合资股比开始松动后,华晨宝马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8年10月11日,华晨集团和宝马集团双方宣布,宝马汽车将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将股比提升至75%,并将于2022年完成股权调整的变更工作。此外,宝马汽车还将投资30亿欧元,用于未来几年沈阳生产基地的改扩建项目。此外,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原本2028年到期的合资合同,将进一步延续至2040年。

根据华晨集团公布的2017年年收入显示,华晨中国2017年度的收益为53.05亿元。其中,应占合资企业额度由39.93亿元增加31.0%至52.33亿元,这部分主要由华晨集团间接拥有50%股权的华晨宝马贡献。如果抛开华晨宝马的利润贡献,华晨集团2017年的收益仅为0.72亿元。

除华晨宝马之外,华晨集团汽车板块都不容乐观。按此前的合作协议,华晨与宝马的合作期限会在2028年到期,考虑后续的合作可能,在没有自身汽车板块不够坚实的情况下,华晨汽车选择了妥协。

2、江淮大众更名“大众(安徽)”,股比调整为75:25

华晨宝马股比变更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参考意义。与宝马同为德系三强的大众汽车也跃跃欲试,但大众在华的两大合资企业背靠一汽集团、上汽集团,态度较为强势,大众就将提高股比的希望寄托在江淮大众身上。

2016年,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达成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针对新能源车的合资公司,2017年该公司正式落地,也就是外界熟知的江淮大众,大众也成为首家在华拥有三家合资车企的全球车企巨头。

2020年12月3日,江淮汽车上市公司的公告显示,江淮大众合资合作事项,目前已经完成工商变更以及交割。江淮大众已经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合资公司75%股权将归大众中国所有,江淮汽车只持股25%。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依托于合资伙伴的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和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大众安徽MEB工厂是大众汽车在华第三家纯电动汽车工厂,拥有75%股权的大众汽车集团有着更多话语权。相应的,大众安徽也将得到大众汽车集团更多的资源倾斜,无论是管理人才的派驻还是新产品的导入,大众安徽的权重显然会更高。

北京奔驰、广汽菲克蠢蠢欲动

1、戴姆勒实际持有北京奔驰53.8705%的股权

在宝马、大众在中国市场调整股比之后,德国汽车“三巨头”中奔驰也跃跃欲试。

2021年12月13日,北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为加强北汽集团与戴姆勒集团双方长期战略合作,已经通过继续投资在2019年持有戴姆勒集团股份至9.98%。同时,戴姆勒集团持有北汽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汽9.55%的股份,A股上市公司北汽蓝谷2.46%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汽车和戴姆勒分别直接持有北京奔驰51%和49%的股权。戴姆勒持有北京汽车9.55%股权,即戴姆勒通过北京汽车还间接持有北京奔驰约4.8705%的股权。这意味着,戴姆勒手中实际持有北京奔驰的股权为53.8705%。

值得一提的是,据彭博社报道,2020年12月,戴姆勒表示有兴趣将北京奔驰的持股比例从49%提高至至少65%。业内人士认为,北汽集团选择在股比即将放开之时释放增持消息,可能是为北京奔驰股比变动做铺垫。

2、广汽菲克就股权收购进行谈判

广汽集团旗下的合资企业广汽菲克也将迎来股比变动。2021年9月,有消息称广汽集团已经与Stellantis谈妥转让手中广汽菲克20%的股份。对此,广汽菲克称股权收购谈判正在进行,尚无定论。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菲克成立于2010年3月9日,由广汽集团和菲克集团以50:50的股比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70亿元。但由于盘子铺的过大,销量急转直下,2017-2020年三年间,广汽菲克累计亏损近47.53亿元,已经资不抵债。2020年8月,广汽集团和FCA集团曾合力为广汽菲克注资10亿元。2021年7月,广汽集团再次增资广菲克15亿元并提供了2.5亿元的贷款。

广汽集团内部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广汽集团向广汽菲克注资很明显,再给广汽菲克一点机会,如果钱烧光了,广汽菲克也就该结束。”不难看出,广汽菲克或许是东风悦达起亚后,被中方企业抛弃的合资车企。

东风悦达起亚、一汽马自达退出历史舞台

1、东风集团退出东风悦达起亚

华晨宝马和大众安徽深谙电动化变革下形势,开始布局中国市场。但不乏合资车企没有经受住考验,借着合资股比完全开放之际,中方企业也放弃了合资企业。

2021年12月22日,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达投资”)发布公告称,悦达投资已通过关于放弃有限受让权暨与关联方形成共同投资的议案。按照悦达投资发布的议案公告,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达集团”)摘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转让的东风悦达起亚25%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东风集团将不再持有东风悦达起亚的股权,东风悦达起亚的股东结构也将由三方变为两方,悦达集团与悦达投资为同一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悦达起亚”50%股权,韩国起亚汽车持有的股权相同。

东风悦达起亚成立于2002年,由东风集团、江苏悦达投资、韩国起亚株式会社三方合资成立,其中东风集团、江苏悦达投资各持股25%,起亚持股50%。不过东风集团虽持有东风悦达起亚25%的股权,但东风集团曾表示,东风集团并未实质性参与东风悦达起亚日常运营,更多是为其提供造车资质。

在合资股比放开之际,东风集团放弃了东风悦达起亚,专注于东风集团的自主汽车业务岚图汽车。

2、一汽马自达解散

东风悦达起亚、广汽菲克是由辉煌走向衰落的合资代表,而已经退出市场的一汽马自达可谓是该领域的典型。

2020年8月24日,马自达、长安汽车及中国一汽发布了关于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增资项目的联合声明。日前,中国一汽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对马自达和长安汽车旗下的中国合资企业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马自达”)增资项目成功摘牌。三方的出资比例分别为马自达47.5%、长安汽车47.5%、和中国一汽5%。

该声明意味着,一汽马自达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不论是奔驰、宝马和大众,还是东风悦达起亚、广汽菲克、一汽马自达和神龙汽车等典例,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开始洗牌。大浪淘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行至关键,合资股比完全放开,汽车产业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独资、合资、自主、新势力将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态势。

文/蓝鲸汽车 张媛媛

编辑/温冲

相关阅读
中国汽车70年|东风悦达起亚股权变更:由三方合资,到两方持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6
中国汽车70年丨合资股比开放第一单 宝马增持华晨宝马股权至75%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合资股比放开,"弱势"跨国车企能否逆势翻盘?
中国经济网 2022-02-19
合资公司增持至75% 宝马首吃股比开放“螃蟹”
北京商报 2022-02-13
乘用车股比放开 新规则带来新格局
新浪汽车 2022-01-06
合资股比限制今起正式放开 盘点六大车企的自主品牌"含金量"
第一财经 2022-01-01
发改委:2022年1月1日起,乘用车合资股比将全面放开
凤凰网汽车 2021-12-30
东风退去,起亚在华发展会变好吗?
汽车公社 2021-12-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