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逾7个世纪历史层级累积,是北京千年古都的文化脊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早在2012年就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为了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12月29日晚,在北京正阳门箭楼,北京市文物局和腾讯联合发起“数字中轴,点亮文明——北京中轴线申遗‘数字中轴’启动仪式”, 宣布“云上中轴”小程序正式上线,5个小时内就有50多万用户参与其中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有我”创意互动,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人。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故宫、至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始建于元代1267年,形成、完善于明清及近现代。历经700多年历史的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清华大学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说,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也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走向和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时至今日,北京中轴线仍在城市发展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吕舟认为,北京中轴线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三大标准:一是承载了独特的,或者至少是独特的见证,证明依然健在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文明;二是某种类型的建筑、建筑艺术或技术的组合以及景观的著名实例,反映人类历史的一个或某些重要阶段;三是直接地或具体地与具有显著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生活传统、观念或信仰、艺术和文学作品联系在一起。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申报规则,符合一条就能申请。
“我们要大力推动中轴线申遗,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标杆,以此为牵引保护北京老城整体格局,彰显平缓开阔、壮美有序的空间秩序。既要注重历史文化,又要注重现代生活,使北京老城焕发新的生机。”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期望借助数字之势推动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讲好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故事与现代故事。
据介绍,“数字中轴”项目将重点围绕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来展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游戏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图谱等新技术和文化内容创意形式,深挖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说,希望“数字中轴”项目能够实现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世界文化遗产从普遍性价值到社会知识的转换;二是让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更好地触达社会大众,传播到世界各地;三是实现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文物局和腾讯联合发布北京中轴线申遗首个数字形象IP——北京雨燕。这个数字形象是选取19个遗产点元素,结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风筝造型,特邀著名插画艺术家乌猫以艺术语言重新创作。国家一级演员吴刚担任“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人”,以声音出演北京雨燕宣传片。基于数字北京雨燕,还衍生了北京中轴线申遗首批纪念版数字藏品,其中用到了腾讯至信链提供的区块链技术。首批9999件数字藏品备受欢迎,上线一小时就被用户领取完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