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底气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证券日报 2021-12-18 14:00

英国央行宣布加息,美联储加息预期更加明朗。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国货币政策在稳增长目标下呈现趋于相对宽松趋势。中国与英美货币政策的反向而行,也让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特征更加鲜明。

对此,外界亦有所忧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否有贬值压力、资本是否会从我国大量出逃……在笔者看来,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全球一体化的联动下,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和目标完成后加息的接力,货币收紧政策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政策选择产生影响,但影响较为有限,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和执行还是更多地服务于国内稳增长。

一方面,当前美国通胀高企。据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11月份CPI同比增长6.8%,创1982年6月份以来新高,CPI环比增长0.8%。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11月份核心CPI同比增长4.9%,创1991年6月份以来的新高。而且由于奥密克戎毒株等因素的影响,高通胀持续的时间很可能比之前的预期更长。因此,美联储不得不拿出姿态来抑制通胀预期,加速缩减购债就是具体的展现。

反观我国,1月份至11月份,我国CPI、核心CPI同比分别上涨0.9%和0.8%,涨幅远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虽然11月份CPI同比涨幅在年内首次超过2%达2.3%,但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仍处于温和可控区间,并不会对我国货币政策构成较大掣肘,无须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而且,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不宜过快收紧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在金融政策方面,一个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政策选择时,不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而另一个目标只能舍弃。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过去中国人民银行已围绕这三个目标做了非常多的探索,不断寻求某种意义上的平衡。当前,我国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双向波动已是常态。特别是从近期来看,无论是美联储在释放加速缩减购债信号或是日前加速缩减购债明确落地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保持平稳,减少了资本流出的可能。同时,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政策红利,今年仅前11个月,吸收外资就突破了1万亿元,中国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前景光明。

从而在美联储、英国央行争相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心可以更多地兼顾“以我为主”的独立性,从修复和巩固我国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全面降准,无疑就是一个鲜活的注脚。

即使明年美联储在缩减购债结束后任何时点进行加息,市场都不用过忧其扰动,毕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经多次释放“信号弹”,市场对其已有足够预期。哪怕我国股、债、汇市场波动可能因此有所加大,但“海压竹枝低复举”——在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稳”字当头的基调下,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储备足以应对扰动。

展望后期,在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的指引下,我国央行也依旧会着眼对中国经济的形势研判,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前瞻性,以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应对内外经济的变化,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以我为主”实施好货币政策
经济日报 2023-06-24
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
经济日报 2022-06-17
我国货币政策立足“稳”相机“动”
经济参考报 2022-05-06
张晓慧:坚持“以我为主”的宏观政策 才能最大限度地稳住预期
中国网财经 2022-04-18
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与金融运行影响有限——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保持定力
经济日报 2022-03-18
多重目标之下,稳健货币政策如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第一财经 2022-03-01
发达经济体央行转变货币政策立场
经济日报 2022-02-15
中美货币政策“节点”为何大不同
证券日报 2022-0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