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周二发布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楼市将从整体降温转向分化,人口持续流入、收入持续增长的一、二线城市在明年二三季度有望迎来显著回暖。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2022年,在没有重大政策调整和意外事件冲击的情况下,中国住房市场总体将趋稳。预计全年全国商品住房平均价格增长率在-3%至3%,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增长在-1%至-5%,住房开发投资增速在2%到5%。
报告认为,明年住房市场将先降后升。从环比看,今年第四季度市场将企稳,明年一二三季度将加快回升,四季度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从同比看,今年四季度会继续降温,明年一季度降幅将达到最大,随后降幅逐步减小,主要指标有望在明年第四季度转正。
从地域看,市场将从较多降温转变为局部升温。人口持续流入、收入持续增长的一、二线城市以及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城市预计在2022年二三季度有显著的回暖;人口持续流出、收入增长放缓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非都市圈非城市群的城市可能面临持续下行。
从风险上看,2022年住房市场整体风险将延续下降趋势,局部地区、个别主体的风险将有所释放,风险外溢将被有效控制。
报告指出,从中长期来看,综合人口结构、房地产市场周期以及政策调控的多重影响,预计未来我国房地产需求将会延续总体回调、平稳运行、局部分化的走势,出现持续震荡、大幅下跌的概率较小。
“‘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中国城市的住房需求基本面将不再具备快速增加的条件,但重点城市的住房需求仍有进一步的释放空间。”报告称。
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房地产领域首次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认为,构建新时代中国住房发展新模式包含两层含义。
一方面,必须通过改革创建新的住房发展模式,包括住房供应模式、政府调控模式、住房开发模式、住房融资模式、住房消费模式和城市政府参与模式。另一方面是构建新时代中国住房新体系,一是以产权化为主线,构建中国住房的供应体系;二以城镇化为基础,构建中国住房的空间体系;三是以智能化为目标,构建中国住房高质量发展的产品体系。
报告还对优化土地集中供应政策提出建议,提议增加供地次数。包括京沪广深在内的22个重点城市今年开始实行一年三次土地“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两集中”)政策。在资金周转压力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房企购地能力锐减,土地市场急剧转冷,下半年以来多次出现土地流拍的情况。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部分城市土地财政依赖依然严重,地方政府的调控工作内在动力不足。未来,需要建立更完备、精细的政策体系,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来支撑地方政府切实扛起城市主体责任,督促地方政府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部分地方政府也需要适应土地市场整体低迷的态势,加大土地出让的推介力度。”报告称。
对于住房市场中长期的走势,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认为,基于外部基础环境、住房需求潜力与模式转型等预判,预计中长期至2035年中国住房发展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的潜力巨大。
从空间结构看,住房空间错配(包括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问题将基本解决;从阶层结构看,住房市场与住房保障比例将基本合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将基本形成;从新旧结构看,存量住房的交易、改造和维护将成为主体,非开发居住服务将成为主体。此外,租售结构也将趋于合理,租赁住房比例尤其是大城市的租赁住房比例将有明显提升。
编辑/李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