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4日,由北京市残联支持指导的北京市首家星巴克手语门店静静地迎来了开业一周年。一年多来,在这里工作、生活的7位听障咖啡师们过得怎么样?一年来,进入店内的顾客又都有了哪些改变?近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走进这家手语门店进行了探访。
走进星巴克北京手语门店,店内随处可见各种手语标志,点单台特别设计的双面点单屏,可以让顾客和工作人员同时看到点单的内容;出饮台上方的大屏幕动态显示订单的完成状态;门店内的每种饮品和食品也都标有编号,顾客可以在点餐单上直接勾选;也可以使用手写板与听障咖啡师进一步交流。听障咖啡师递出每一杯制作完成的咖啡时,都会以一句手语“谢谢”,用无声的方式与顾客进行小小地沟通。
听障咖啡师陈子忠是门店的元老,门店开业时他就成了这里的一名咖啡师。一年多过去了,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再见到他时,小伙子的绿色围裙已经升级为黑色的“咖啡大师”围裙,凭着自己的工作能力,他还当上了店里的值班经理,开业时不擅长和人交流的他,如今也能大着胆子,开口和顾客多沟通几句,虽然有些字还说不清楚,可他的眼神里少了胆怯多了自信。他也被店里的小伙伴们称为“宝藏伙伴”。
陈子忠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他并不是全听不见,其实是有一定的听说能力的。但由于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在家里不需要说话。生活在特殊教育的环境里,接触到的小伙伴大部分也是听障者,用手语沟通就行,长大了找的工作也是成天对着电脑,他的听说能力得不到提高,怕说错的胆怯,让他不会主动去和人们交流。
一年多来,陈子忠变了,他的脸上总带着憨憨的笑,现在他在店里同时运用手语和口语两种方式和大家交流。与听说能力不那么好的聋人同事沟通时打手语,与其他同事和顾客交流时用口语。有时他听不太清或说不太清,重复和耐心必不可少。但他喜欢说,并且说得越来越好了。
在手语店采访,和听障咖啡师们交流时,虽然不能用声音,可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的眼神和他们触碰时,可以看到每个人眼中自信的光芒。星巴克北区区域经理刘强说,一年来,有很多在职的听障伙伴来手语门店参观学习,先后有十几名听障伙伴经过门店“孵化”后,外调其他门店工作,包括北京2家,天津2家。外埠城市在筹备第一家手语店时,也会来北京的门店学习,包括青岛、上海、成都、天津、沈阳等城市在内的伙伴,都曾来门店学习和培训过。
说起改变,刘强说顾客的改变让他们倍感欣慰。他说,手语店现有16位全职咖啡师,其中有7位听力障碍的小伙伴。开业后不久,一次一位顾客在连续呼叫几次听障咖啡师后,因为没有得到回应而投诉,当店里的员工和他解释后,这位顾客不仅表示了歉意,以后来店里点咖啡,遇到类似的情况,他还会主动帮助店员进行解释,看到这一幕,大家的心里觉得特别的温暖。
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表示:“融合、尊重、多元、共赢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希望通过星巴克手语店的成功推出,为社会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社会单位为残疾人提供融合就业机会,让社会大众以更平等的视角、包容的心态关注和理解残障人士,让他们的生活更有价值,生命更有尊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