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笔记录时代巨变,看看经典美术作品里的美丽中国
北京日报 2021-11-18 11:01

回顾新中国美术史,我们能发现有很多美术家创作的大量经典作品都与建设美丽中国的主题紧密相关。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不负青山——中国美术馆藏建设美丽中国题材作品展”,以时间为序,再现了新中国的美术家们深入生活,以手中画笔记录的时代巨变。


周令钊《修十三陵水库》(1958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为了拓展耕地面积、增加粮食生产,积极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垦荒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对北大荒的开垦。中国美术馆藏有多件相关题材作品,诸如荒烟的版画《开荒生产》、赵望云的国画《改造荒山 学习文化》、朱屺瞻的国画《荒山开垦》等。其中,潘韵1955年创作的工笔画《山村新气象》极具代表性,画面细节表现了植树造林、垦荒、兴修水利、挖淤泥堆肥的新生活细节,可谓集中反映了1950年代人民群众努力建设美丽家园的全景式画作。

侧重展现新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场景的画作汇聚在“建设:重整河山”篇章,它们包括黄河三门峡、佛子岭水库、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密云水库、新安江大坝、红旗渠等。兴建水利工程是新中国河流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调节水资源,合理规划、综合利用,优化了水文环境,使河流和山川的面貌展露新颜。其中,周令钊的水彩画《修十三陵水库》极具视觉冲击力。1958年,在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下,首都各界群众都积极投入到十三陵水库的建设中,大家以众志成城、移山造海的英雄气魄,扛着自己准备的工具,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干劲,在短短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水库建设。周令钊这幅画作,可谓生动再现了彼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十三陵工地上红呀红旗飘,劳动的热情高,军民一齐摆呀摆战场呦,人群似海潮。开山劈地修水库呦,要把山河改面貌。”

“防护:绿色长城”篇章呈现的是植树造林主题的作品,有黎雄才的国画《护林》、郭明堂的国画《山情》、周令钊的国画《韶山林圃》、罗平安的国画《高原的律动》等,同时还展出了党的优秀干部杨善洲,人民楷模、治沙英雄王有德的雕塑作品。郭明堂1989年创作的国画《山情》,表现的是在陕西黄土高原上,老农挑水浇灌苗圃的情景,画面以极富现代感的手法描绘苗圃迎风招展的韵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时期植树造林,构建“三北”防护林绿色长城的历史瞬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貌:绿水青山”篇章展出的是通过垦荒、修建水利工程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家园山清水秀的画作,包括罗映球的版画《山区新平原》、酆中铁的版画《水库成渠道成网》等,以及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面的作品,如徐匡的版画《大江之源》、闫振铎的油画《温暖的风》、刘巨德的国画《高原路》等。

“美丽中国”的号角已然奏响,未来将有更美好的家园。

(原标题:经典美术作品里的美丽中国)

文/魏祥奇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