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乐课堂”走进北京一师附小平谷分校解读经典“红歌”背后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30 20:23

《义勇军进行曲》《绒花》《英雄赞歌》《我爱你中国》……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究竟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它们的背后有着哪些感人的故事?对如今的孩子们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近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北京青年报社主办的“青山绿水乐课堂”走进北京一师附小平谷分校。

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艺术指导、著名钢琴演奏家陈钰的讲解,和青年歌唱家白禹辰和刘迪的示范演唱下,学生们重温了这些经典歌曲背后的故事。对孩子们来说,这既是一堂艺术欣赏课,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点燃爱国热情

对于北京一师附小平谷分校的学生们来说,音乐课并不陌生,但能够由一线歌唱家在一堂音乐课中将熟悉的歌曲的创作背景一次性介绍清楚,这还是头一回。此次“青山绿水乐课堂”邀请到了曾荣获第十七届罗兰多·尼克罗西国际声乐钢琴伴奏大赛的钢琴伴奏金奖的钢琴家陈钰老师为大家讲解。陈钰详细的介绍了《松花江上》《英雄赞歌》等十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对于孩子们来说,虽然都是那些熟悉的旋律,但每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很开心,今天与同学们相聚在北京一师附小平谷分校。今天我们的主题叫做讲述经典背后的故事,其实我们国家的经典歌曲有很多,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唱。”简单的开场后,陈钰引入了今天的正题。“首先我们要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大家肯定都熟悉,如果熟悉的话可以跟着一起唱。”

当听到雄壮有力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同学们自发站起来跟着一起唱。虽然大家都很熟悉这首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但同学们并不了解这首歌是如何诞生的。陈钰介绍说,1934年秋,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电影《风云儿女》前期拍摄完成以后,田汉的主题歌歌词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从而把该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这首歌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陈钰表示,“《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它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这首歌是我们所有的公民都应该会唱,而且永远留在心中的作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白禹辰浑厚的声音同样将历史定格在了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这首抗日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918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抗日的烽火。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声悲壮,令人断肠。张学良将军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可以说,这首歌,对“西安事变”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与《义勇军进行曲》激昂有力的旋律不同,聂耳的另外一首《梅娘曲》则是一首凄婉动人的歌。“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嚼着那鲜红的槟榔,我曾轻弹着吉他,伴你慢声儿歌唱,当我们在遥远的南洋……”刘迪凄婉的歌声打动了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陈钰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他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梅娘思念她的爱人,有一种非常忧伤的感觉”,“是悲伤的感觉”。

“对,就是这种感觉。”陈钰说道,这首歌是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插曲,作于1935年。歌中主人公梅娘的恋人从南洋归国投身于抗日战争,不幸因负伤而失去了记忆。专程回国探望的梅娘为唤起他的回忆,在病床前唱起了这首凄婉动人的歌。聂耳根据剧情的需要,用较为简朴的手法渲染剧中人细腻复杂的心理,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思乡曲》《清流》《我爱这土地》 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在浩瀚的中国歌曲库中,有一类歌曲被称之为“艺术歌曲”。那什么样的歌曲叫做艺术歌曲呢?陈钰解释说,“它的歌词就像诗歌一般美丽,与钢琴伴奏结合在一起,就叫做艺术歌曲。” 

《思乡曲》《清流》等都属于非常有名的艺术歌曲。“月儿高挂在天上,光明照耀四方。在这个静静的深夜里,记起了我的故乡。”白禹辰高亢深情的歌声唱出了思乡情深。

一曲唱罢,陈钰又用一个问题开启了讲解,“同学们,你们在这首歌里面听到了几个层次?”同学们瞪大了眼睛等着陈钰的解读,“是四个层次对吗?第一段的时候生活还是非常平静美好的;第二段,风云突变,一夜之间炮声高涨,突然流离失所;第三段,想起自己苦命的娘,却不知道她在何方;第四段,继续思念自己的父母。” 

陈钰介绍说,《思乡曲》描述了一位从战火中逃出了敌人魔爪的同胞的流离失所、流浪他乡的悲惨遭遭遇,表达了他在夜深的时候想念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歌是夏之秋先生在抗日战争初期途径澳门时为抗战募捐所创作的抗战艺术歌曲,在抗战歌曲中极具代表性,尤以丰富的情韵著称,在1997年的7月1日,首都北京喜迎香港回归的主会场上由6000人组成的合唱团,在1500名乐手的伴奏下演唱了这首《思乡曲》,然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下,听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让人在欢呼雀跃之余铭记那段饱含血泪的屈辱的历史。

《思乡曲》以艺术歌曲的形式出现,不仅将歌词与旋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它展现了平静的语言叙述与旋律的质朴的表达,赋予了歌曲浓厚纯厚的思想内涵,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利用简单的物象描绘的手法,体现真实的思乡之情,运用极具特色的旋律创作和生动形象的高挂明月,巧妙的替代了劳苦大众声嘶力竭的喊叫,却同样唤起听者内心沉寂已久的乡情,寄予了歌曲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歌唱理念。

“门前一道清流,夹岸两行垂柳,风景年年依旧,只有那流水总是一去不回头,流水哟!请你莫把光阴带走。” 刘迪的演唱将同学们的目光转向了《清流》。贺绿汀的《清流》寓意非常深刻,赋予哲理性,歌曲借景抒情,利用流水来比喻时光的流逝,使歌者以及听众珍惜时光,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 “这首歌告诉大家每天要奋发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国家做出贡献。” 随后,陈钰又介绍了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事。“民国26年,813事变前后,贺绿汀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赴内地宣传抗日,后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迁至重庆。这阶段他创作的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游击队歌》,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创作于1938年,时隔近一个世纪,再次读起,仍能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也正是这种正义的大爱在当年打动了作曲家陆在易,他带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重大的历史责任感,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陈钰介绍说,这首非常抒情的艺术歌曲将爱国主义的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具有非常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绒花》《英雄赞歌》《我爱你中国》在电影音乐中重温峥嵘岁月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 《绒花》出自1979年上映的根据小说《桐柏英雄》改编的国产电影《小花》,由刘国富、田农作词,王酩作曲,李谷一原唱,而翻唱这首歌的歌手更是数不胜数,足见其经典程度。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但在“青山绿水乐课堂”的活动现场,刘迪唱起这首歌仍然感动了同学们。

据陈钰介绍,电影《小花》以“两朵小花”赵小花和何翠姑寻找哥哥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描写了战争年代人的生离死别,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兄妹情、母女情,并在“翠姑跪走风车矶”的特定场景适时推出《绒花》这首电影插曲,为影片高潮的出现进行了情绪上的铺垫,有效地渲染了影片气氛,升华了主题内涵,推动了剧情发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芳华》也曾将其作为主题曲。

与《绒花》的情深意长不同,《英雄赞歌》则更为豪迈大气。“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刘迪用浑厚的嗓音唱出了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说起《英雄赞歌》的创作由来,还有一段小插曲。陈钰介绍说,1963年秋天,当时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编导武兆堤和作曲家刘炽一起来到公木家中。要请公木给刚拍摄完成的电影《英雄儿女》写主题歌歌词。导演武兆堤把公木拉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里,安排他住了一晚上,看了还没有剪辑完成的电影《英雄儿女》。这部电影看得公木热血沸腾,思绪瞬间回到当年他亲历的战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上。他曾随部队打过仗,硝烟弥漫中战士们那一张张坚毅的面孔,都刻在他的脑海里,每一个都是王成。他想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写过的一首《烈士赞》,那就是他对英雄的最由衷最热烈的赞颂,由此定下了这首歌的歌名《英雄赞歌》。刘炽完成谱曲后,历经配乐、演唱,长春电影制片厂又补拍了相关的镜头,这样一首震撼且感人至深的歌曲《英雄赞歌》,就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伴随电影烙在了人们的心里。

在各大音乐会上常常作为压轴曲目出现的作品《我爱你中国》也与电影有关。它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之一,发表于1979年。陈钰介绍说,“由于音乐在这部影片中不是附属品,而是表现故事的主要手段。所以当年,摄制组用了一个月时间挑选作曲人选,经过反复的聆听,最终选择了熟悉广东音乐的作曲家郑秋枫负责整部影片的音乐创作。这首歌几乎每一句都有‘我爱’,将海外华人对祖国民族的热爱与眷恋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编辑/刘江华

相关阅读
一生创作融入一部剧,《聂耳的歌》沉浸式展现音乐人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5
​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在京上演 唱响国歌诞生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6
《海关战线》电影主题曲上线 张学友谢霆锋一首歌找到契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8
讲好国歌故事,原创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将首度亮相国家大剧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5
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在沪上演 音乐叙事再现红色光影
中国新闻网 2024-05-05
在400多件展品中找到80多年前的“龙”,国歌展示馆春节“寻龙记”
新民晚报 2024-02-15
田汉侄女讲述《义勇军进行曲》在海外的传播:“国歌代表着我们的使命”
上观新闻 2023-12-11
舞剧《热血当歌》首登北京舞台 舞出国歌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