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府粮仓”:粮堆暗藏传感器 “绿色科技”守护放心粮
中国新闻网 2021-10-16 19:31

张浩正在对粮食进行检测

16日,走进储藏小麦的平房仓,粮油质检技师李英琼捧起一把小麦放在鼻下,用嗅觉感受小麦的气味变化,随后她又用手搓揉感受粮食的水分含量。李英琼身前的小麦粮面看似一块巨型黄金“地毯”,实际上这片“地毯”的厚度却高达6米,200多个传感器暗藏在谷堆中,实时监测着粮食的温度变化。

李英琼就职于成都粮食集团青白江产业园,这里的专用粮食仓房存储的粮食保障着成都市人民的粮食安全,又被称为“天府粮仓”。“天府粮仓”有5条铁路专用线,将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湖北等粮食产区的粮食南运,与中国各地粮仓一同,保障粮食应急供应和战略储备,维护粮食安全。

“我1994年刚参加工作时,粮仓还是苏联援建的小青瓦‘苏式仓’,而现在园区都是高大的平房仓以及机械化程度更高的浅圆仓,仓库的低温储粮系统有效维持了粮食储藏期间的新鲜度,同时也抑制了储粮害虫的繁殖,实现绿色防虫。”李英琼介绍,为保证粮食储藏期间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粮食保管员每周都会入仓对粮食储藏情况进行人工检查。

李英琼在储藏粮食的平房仓

为了保障储备粮常储常新,“天府粮仓”的粮食会根据品种的不同定期进行轮换。目前正值玉米出库、稻谷入库,虽然储藏仓房内安静无声,但仓房外却是热火朝天,不少粮车正排着队等待装车。在“天府粮仓”,粮车从进门、登记、扦样、称重、入库到出门均实行“一卡通”,最快40分钟就能离场。

“园区粮仓均采用了低温储粮技术,粮食全年维持在15℃以下,保证了粮食储藏期间的品质,让老百姓不仅有粮吃,还能吃得好。”李英琼说,粮仓中的传感器让粮食保管员们更好掌握粮食储藏期间虫害、粮温、仓温、气体的实时数据,同时粮仓的智能通风、环流熏蒸等储粮技术手段保证了粮食储藏安全。

为了更好保证入库粮食的品质,“天府粮仓”还在今年建成了成粮集团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该中心配备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大米食味计、面筋测定系统等仪器设备,能开展稻谷、玉米、小麦、大豆、植物油、大米等品类的质量、重金属、农残残留、真菌毒素等项目检测。

探访“天府粮仓”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物理实验室内,“天府粮仓”储粮技术小组负责人张浩正将一量杯大米倒入“大米食味计”中,分析大米食味值。除了“天府粮仓”内部检测,粮食入满仓后和出仓前还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粮食进行检测,保证粮食质量符合储备粮质量要求,保障老百姓口粮安全。

张浩所带领的储粮技术小组成立于2018年,他们不仅与中国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粮食旋转干燥仓”技术转化合作,还通过各类小发明、小革新推动园区储粮技术升级。张浩介绍,目前园区新建的机械化程度更高的浅圆仓已投入使用,未来还会新建六个储粮技术更先进的浅圆仓,继续用“绿色储粮科技”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文/记者 贺劭清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